标题: | 博山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博山区2024年主汛期及7月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的通知 | ||
---|---|---|---|
索引号: | 11370304F4908934C/2024-5472734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7-05 | 发布机构: | 博山区应急管理局 |
7月4日,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区水利、综合行政执法、自然资源等成员单位和有关专家,总结二季度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对主汛期及7月份全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
一、气候趋势预测
根据市气象台预测,我区2024年主汛期(7-9月)短期气候趋势预测结果如下:
(一)降水量
预计7月降水量为195~210毫米,较常年(193.1毫米)偏多1~2成;8月降水量为210~230毫米,较常年(195.1毫米)偏多2~3成;9月降水量为45~55毫米,较常年(77.5毫米)偏少2~3成。
(二)平均气温
预计7月份平均气温为27.5~28.5℃,较常年(27.0℃)偏高;8月份平均气温为26.0~27.0℃,较常年(25.5℃)偏高;9月份平均气温为22.5~23.5℃,较常年(21.2℃)偏高。
(三)重要天气过程
预计7月主要降水天气过程出现在1~2日、4~6日、9日、12~13日、17~20日、26~27日。
二、灾害风险形势研判
7-9月份是我区主汛期,历来是自然灾害多发期。据灾害普查统计,1983-2019年,淄博市累计发生暴雨洪涝灾害66次,年数23年,占62%;累计发生干旱灾害184次,年数26年,占70%。经综合研判,全区主汛期及7月份自然灾害风险总体较往年基本持平或略偏高,局部地区可能发生洪涝、地质灾害和农林业有害生物等自然灾害,需重点关注流域性洪涝、城市内涝、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及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风险。
(一)防汛抗旱形势严峻复杂。当前我区部分地区旱情仍在持续发展,从7月上旬开始,发生短时性、局地性强降雨的概率大,并会伴有明显的雷电、大风。全区主要河道预计发生2~4次明显洪水过程,如降雨较集中,将发生超5年一遇以上较大洪水过程;各中小河流预计发生2~4次较大洪水过程;全区中小型水库蓄水量增加。8月份全区各主要河道预计发生3~5次明显洪水过程,如降雨较集中,将发生超5年一遇以上较大洪水过程;各中小河流预计发生3~5次较大洪水过程;全区中小型水库蓄水量增加,需保持高度警惕。下穿式立交、桥涵等易发生积水情况,大风天气可能导致树木倒伏、广告牌脱落。
(二)森林火灾风险等级偏低。7月份降水逐渐增多,林下可燃物含水量普遍增大,森林植被生长旺盛,引发森林火灾的危险因素有所降低,但夏季雷电、强对流天气增多,有发生雷击森林火情的风险。暑期野外游玩活动频繁,进入林区人员增多,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增大,存在发生森林火灾风险。
(三)地质灾害与常年持平或略偏高。预测7月份降水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从地域分布上预测,我区大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概率较大。
(四)农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风险较常年持平或偏轻。农业土壤墒情不足,局部有发生干旱的风险。夏播作物处于苗期,预计农作物病虫发生程度总体较轻。随由南到北的高空气流,重大害虫草地贪夜蛾、粘虫等迁飞性害虫有迁入我区危害秋粮的风险。预测7月份全区日本松干蚧、悬铃木方翅网蝽、杨树黑斑等林业有害生物在有关镇(街道)不同程度发生。
(五)我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可能性不大。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各级各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高温、大风、雷电、强降水等灾害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广泛发布和传播预警信息,及时提醒全社会防灾避险,做到早防范、早准备。要强化风险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加强雨情、水情、旱情监测,及时组织开展会商研判,落实防范应对措施;要根据预报预警情况,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叫应”机制,组织全社会加强防范应对工作;极端情况下,要采取停工、停产、停课、停业、停运等“熔断”措施。
(二)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合力,严防旱涝急转,全力做好洪涝灾害防范。各级防指要及时组织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强干旱风险和趋势发展的研判会商,统筹当前和今后抗旱用水需求,科学制定并动态优化用水计划和抗旱工作预案,推进建设城乡饮水、农田水利、引调水等项目。认真落实《关于加强极端天气防范应对若干措施》,按照有关部门单位职责分工,完善细化应急预案,加强防汛实战演练。加强城市防汛减灾工作,持续抓好主汛期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加强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口密集区,危化品、工矿商贸企业、旅游景区、交通干线、工程建设活动区等重点部位,河湖堤坝、中小水库、小塘坝、山洪沟等重点区域,低洼易涝点、下穿式立交及桥涵等薄弱环节风险管控,加强防汛排涝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落实防范应对措施。强化水利工程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减灾作用。严格落实转移避险措施,盯紧可能受洪涝、山洪、地质灾害等威胁的区域,加强巡查和险情灾情监测研判,落实落细转移避险方案和措施。
(三)积极做好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防治工作。充分发挥技术支撑队伍专业优势,落实地质灾害“三查”制度(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用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变化情况;加强与气象部门协调联动,密切关注雨情,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信息,确保安全度汛。扎实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持续盯紧重要部位、重要设施、重点人群,全力防未防危防违,处置火情打早打小打了,切实从源头上防范化解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风险。
(四)加强农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密切关注天气预警信息,防范局部地区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农作物带来的不利影响。强化监测预警,开展好大田普查,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害预报预警信息。科学开展防控,用足用好农业救灾资金,做到病虫害防控人员到位、物资到位、防控预案到位,确保秋粮病虫害防控应对科学、及时。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巡查,准确掌握虫情发生态势,为精准防治提供数据支撑。综合运用无人机防治、地面喷药、打孔注药等措施开展有效防治,降低危害程度,确保防治成效。
(五)强化应急值班和救灾救助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精准及时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坚决防止迟报、漏报、误报、瞒报现象。全面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准备,加强灾情调查和统计报送,及时开展救灾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强化协同联动,及时做好灾毁道路、电力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的抢修抢通工作。各级各类应急队伍要进入应战状态,备足应急装备和物资,确保及时有效处置突发险情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