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应急管理局
标题: 博山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博山区2024年第二季度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会商评估报告》的通知
索引号: 11370304F4908934C/2024-5472733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4-10 发布机构: 博山区应急管理局

博山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博山区2024年第二季度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会商评估报告》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04-10
  • 字号:
  • |
  • 打印

4月8日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应急管理局、气象局、区水文中心、区消防救援等单位和有关专家,总结交流2024年第一季度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第二季度全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

一、一季度我区灾害防范应对情况

一季度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领导要求,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认真组织会商研判,及时发布灾害风险预警提示,扎实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严格落实防范应对各项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在重大节假日和重点时段保持全区安全稳定。

二、二季度气候趋势预测

根据区气象台预测,我区2024年4~6月短期气候趋势和雨水情况预测结果如下:

(一)降水量

4月降水量为32~36毫米,较常年(35.1毫米)基本持平;5月降水量为45~50毫米,较常年(56.7毫米)偏少1~2成;6月降水量为95~105毫米,较常年(99.3毫米)偏多1~2成。

(二)平均气温

4月平均气温为16.0~17.0℃,较常年(15.2℃)偏高;5月平均气温为22.0~23.0℃,较常年(21.2℃)偏高;6月平均气温为25.5~26.5℃,较常年(25.4℃)略偏高。

(三)主要天气过程

预计4月主要冷空气或降水天气过程出现在3~4日、21~22日、25~26日。

(四)雨水情况

根据降雨预测,降水量基本接近常年。全区各主要河道4月、5月来水量保持平稳,不会有较大来水;6月来水量增加,预计出现1~2次小洪水过程。石马水库蓄水量基本保持稳定或小幅减少。

三、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研判

综合研判,全区二季度自然灾害风险形势总体较常年基本持平或略偏高,需重点加强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和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一)局部地区可能发生水旱和风雹灾害。春季冷暖空气交汇比较频繁,较容易出现大风,对在城市内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和农作物、果树等带来不利影响。随着地面气温回升,大气不稳定度增加,出现雷电、短时强降水、对流性大风的可能性增加。对流性大风对户外活动、高空作业影响较大,短时强降水可能会导致城市内涝风险的增加。二季度我区进入防汛备汛“窗口期”,4、5月份以来孝妇河水量保持平稳,淄河部分河段仍处于断流状态。6月来水量增加,预计出现1~2次小洪水过程,城市发生大面积内涝或严重内涝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遭遇短时强降雨天气,城市下穿铁路桥涵、易积水道路、低洼地带等可能会发生积水情况,甚至会影响行人通行安全。二季度淄河、孝妇河尚未进入主汛期,险情整体可控,局部河道工程在小水情况下运行,受水流持续淘刷,可能出现根(坦)石坍塌等一般险情。

(二)森林火灾风险等级偏高。二季度高温大风天气增多,随着农事活动开展,野外生产生活、烧纸等传统民俗用火频繁,五一节外出旅游、踏青等户外活动人员增多,农事、祭祀、旅游用火交织叠加,野外火源点多面广,火源管控难度大,引发森林火灾概率增大。

(三)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及强度接近常年。二季度,特别是进入6月份,随着降水量增加,我区南部山区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概率较大。

(四)农林业有害生物存在局部成灾的可能性。流行性重大病害小麦条锈病有传入我区发生危害的风险。若4月底5月初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小麦赤霉病在局部偏重流行风险高。随着气温继续上升,预测二季度春尺蠖、双条杉天牛、日本松干蚧、悬铃木方翅网蝽、杨树病害等林业有害生物在部分镇、街道局部区域轻度发生。

(五)我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可能性不大。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会商研判及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雨情、水情、汛情、灾情发展,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强化灾害风险会商评估和信息共享,加强协同配合,确保部门间信息沟通渠道畅通。充分利用多种发布渠道,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提高预警信息覆盖率。加强完善应急预案和快速响应协调联动机制,落实应急措施,做好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结合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广泛组织开展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提高我区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水平,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全面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准备工作。针对二季度我区进入防汛备汛窗口期,扎实做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部署,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组织开展汛前检查,抓好预案编制修订,开展防汛防台风抢险救援演练。严格落实水库河道安全度汛措施,组织各镇办加力、加快推进城市防汛排水设施清淤除障、应急预案修订、培训演练、防汛物资储备、应急队伍救援能力提升、易涝点整治等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预警发布和转移避险方案。加强对河道重点工程、重点坝岸的巡查,发现险情及时抢护、及时上报,做到抢早抢小,确保工程安全。及早开展备汛工作,提升群防队伍防汛能力,保障防汛物资应急供应。

(三)抓实抓细森林防灭火工作。一是紧盯高火险期,扎实开展“森林防火百日安全”攻坚活动,重点攻坚“责任落实、宣传教育、隐患整治、火源管控监测预警”五大任务,确保森林防火形势稳定。二是加强常态化督导检查,采取普遍检查、随机抽查、重点督查和夜查相结合,对各镇办进行“四不两直”不间断、全覆盖督导检查。

(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成汛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更新地质灾害隐患台账扎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巡查监测、预警预报、应急技术支撑等各项工作,确保汛期安全度汛。

(五)及时做好农业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强化宣传技术培训,宣传普及重大病虫知识。加强病虫监测预警,科学指导防控坚持预案制管理,强化督导和指导,将危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及早筹备,做好防控物资和人力准备,提高应急防控能力。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持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管理,因地制宜开展防控防治,落实属地责任,在辖区内发现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时,要科学采用综合措施进行有效除治,确保不扰民和“有虫不成灾”。及时做好城市园林病虫害针对性预防,抓住病害危害初期、害虫卵孵化高峰期或幼龄期及时防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强化林业植物检疫,推行联防联控,开展科学防治,确保不扰民和“有虫不成灾”。

(六)强化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应急值班值守,重要时段、敏感时期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紧盯天气过程发展趋势,随时掌握灾情信息,确保通信联络畅通。规范信息报送工作,提高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重大险情、灾情要第一时间上报,确保能够有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