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博山区民政局2020年工作总结 | ||
---|---|---|---|
索引号: | 11370304004218162P/2020-5112918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0-12-22 | 发布机构: | 博山区民政局 |
2020年,区民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七个方面、十六项重点工作”的部署要求,努力完成社会救助省级试点任务,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审批权全域下放,切实提高社会救助效率;认真开展特殊困难家庭失能人员照护,落实“六保”要求,在保障困难群众、扩大贫困人员就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依托博山区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积极探索“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扎实做好民政领域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为我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民政力量。
(一)聚焦脱贫攻坚,社会救助水平持续提高。一是强化兜底保障巩固脱贫成果。制定《博山区民政局关于全区民政领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工作方案》(博民〔2020〕25号),成立10人脱贫攻坚专项排查组,加强主动发现机制,将因残疾、患重病等造成的支出型贫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纳入低保范围,不断强化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扩大低保覆盖范围;对全区持证残疾人全部进行比对排查,主动帮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申请相关补贴;加强孤困、事实无人抚养等各类儿童保障力度;与公安、城管等部门配合,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建立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实行急难对象24小时先行救助,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时效性。按照省厅《关于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的通知》(鲁民〔2020〕42 号)要求,不断提高保障标准,补发各类保障金,切实增强社会救助兜底功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群众幸福感。二是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在试点基础上,于3月底将社会救助审批权全域下放,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救助效率。完善“掌上救助”平台功能,开发“博山e救助”小程序,提升救助申请便利度,实现群众“走进一扇门,进入一平台,办成救助事”。三是全面保障特殊困难家庭人员生活。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困难家庭人员救助的实施办法》,为特殊困难家庭失能人员提供以“四帮”(帮送餐送水、帮家庭清洁、帮问医送药、帮代购代办)为主要内容的居家照护服务,对特殊困难家庭人员进行失能等级评估,对符合条件的实施照护。为长期卧床两便不能自理人员采购纸尿片、床单被褥等基本照护用品,让特殊困难家庭人员生活的更有尊严。四是实现特困人员“应养尽养”。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结合,不断提升供养中心照护服务质量,同时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居家照护服务,让特困人员的生活更有保障。
(二)聚焦群众关切,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全面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以创建国家标准星级养老机构为契机,提升全区10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联合住建、消防等部门做好机构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监管工作,分类打造高端医养结合型、普惠服务型养老机构,满足不同群体养老服务需求。二是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基本覆盖面。完成10处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工作,建成农村幸福院54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4处,进一步完善提升了养老服务功能,为辖区老人提供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助餐配餐、医疗保健、日间托管、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综合服务,增强群众幸福感。三是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打造“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级养老服务体系。依托博山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探索“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为孤寡、留守、残疾等老人提供助餐、助洁等居家养老服务。依托源泉长寿山医养健康园,对重度残疾人开展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康复保健、护理照料、养老服务、护理培训等医养服务。推进长者食堂试点建设,不断满足城乡老年群体就餐需求。今年,多层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获得民政部和省市领导高度评价,博山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被评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企业。
(三)聚焦城乡发展,社区治理能力稳步提升。一是扎实做好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成立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工作专班,抽调精干人员靠上工作,加大对镇村换届选举工作监督和指导力度,确保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加强村(居)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抓实抓细社区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工作,通过新建、改建、购买、租赁等方式建设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实现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办公用房全面达标。三是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不断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通过实施“八小工程 ”,细化民政领域任务清单,以“小公约”改善村风民风,以“小民主”推进共商共治,以“小服务”提升服务效能,以“小乡贤”助推乡村振兴。四是全面实施“双百工程”。全力打造“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博山模式,即“百事窗”、“百事通”相结合的“双百工程”。在城市社区设置“百事窗”窗口,对“百事通”全能社工开展技能培训,切实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实现社区服务“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
(四)聚焦群众需求,专项事务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一是推进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健全《红白理事会章程》,将党员干部、年老离职村(社区)干部等吸收到红白理事会中,将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禁止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等陈规陋习纳入村规民约。制定出台了《区安葬(放)设施违规建设经营专项摸排工作方案》,成立了区政府副区长任组长的摸排整治工作专班,联合区自然资源局、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对全区安葬设施抽检核查,分类制定整治措施,保障殡葬行业规范发展。谋划博山殡仪馆迁建工作,并进行了项目立项。认真开展惠民殡葬工作。二是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根据市、区和局工作部署,研究出台局《关于开展涉企服务违规问题全面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规范和整治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工作的紧急通知》,开展了全面专项排查,严格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服务和涉企收费行为。加大对连续两年不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集中排查整治力度,清理“僵尸”社会组织。按照上级社会组织脱钩工作要求,对列入范围的行业协会商会全面完成脱钩任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积极引导各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发动多支救援队开展消毒消杀、值班备勤、运送物资等志愿活动,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2020年5月,博山12349居家信息服务中心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民政厅评为全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引导和发动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在消费扶贫、教育医疗卫生扶贫、结对帮扶方面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2020年10月,长寿山医养健康园和博山12349居家信息服务中心被市扶贫办评定为“淄博市第二批社会扶贫示范点”。三是婚姻登记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工作人员全部获得婚姻登记员资格。在登记高峰日,提前启动工作预案,增加工作人员,延长工作时间,为婚姻登记工作有条不紊开展提供了保障。4月29日全省新婚姻登记系统启用,克服系统试运行期间数据输入不畅等不利因素,做好群众工作,加班加点,确保了新旧系统的顺利衔接和工作稳定开展。对群众咨询和反映的事项,认真对待,耐心解释,及时解决,真诚提供帮助,不断提高服务能力,群众满意度100%。加强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建设,联合妇联建立联动机制,提供义务婚前辅导和家庭调解,倡导婚姻家庭新风,为基层社会治理做出了贡献,被市民政局评定为“全市婚俗改革试点单位”。四是社会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加强社会工作宣传力度,着力提升社工人才专业技能,引导成立博山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义务为社工人才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做好第四届“齐鲁和谐使者”推荐申报工作,全市9名获评人员中,我区2人。注重发挥和谐使者和社会工作者服务社会影响力,大力开展扶老助困系列活动,使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五是认真开展区划地名工作。按时完成博山区界线界桩巡查,做好行政区域边界线联合检查和道路街巷地名标志巡查维修,出版《博山区地名词典》、《博山区地名录》、《博山区地名图集》。
(五)聚焦群众安全,民政领域疫情防控成效显著
一是全力做好养老机构、殡葬机构、婚姻登记中心等民政领域疫情防控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博山区养老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儿童福利领域重点工作》、《关于进一步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恢复殡葬服务秩序的工作方案》等各类疫情防控文件,对养老机构和殡葬机构实行严格管理,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进行现场督导检查,积极筹措口罩、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资发放到所有养老服务机构在院老人和照护人员,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二是发挥慈善作用助力疫情防控。积极开展“携手同心 守望相助”抗击新冠疫情专项募捐活动,并严格按市、区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统一要求,将款物全部用于疫情防控,有力的支持了疫情防控工作。
博山区民政局
2020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