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孝妇河沿线湿地公园绿化管护建议答复
博山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
16
建议人: 崔建涛等10名代表
主办单位: 博山区水利局
答复时间: 2024-06-17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崔建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孝妇河沿线湿地公园绿化管护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将孝妇河治理作为重点工作,实施孝妇河干流治理项目和孝妇河生态修复项目,孝妇河沿线生态环境显著提升,推动沿线周边功能区发展。

一、加强工程系统治理,筑牢长效管理基础

在以往工作基础上,2020年实施孝妇河干流治理工程。工程概算总投资3.9亿元,治理长度7.33公里,于2021年6月完工,有效提升了孝妇河安全保障能力。2021年配合市孝妇河专班实施孝妇河生态修复工程,截止目前,累计完成投资近5亿元,项目正在建设过程中。

1.推进河道整治,提升河道行洪能力。工程对河道全线清淤扩挖,新建护岸长度14.67km,堤防加高培厚0.97km。工程实施后,我区孝妇河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防洪能力有效提升。

2.改建排污管道,提升河道水生态环境。我区原有污水管线大量布设在河道内,因建设标准低经常溢流。通过孝妇河干流治理工程将位于河道内的14.67km公里的排污管线全部外迁,有效改善河道水质。

3.贯通沿河道路,构建孝妇河生态长廊。新建防汛路约18公里,实现河道沿线防汛道路的贯通。同时,充分利用沿线绿化空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成工人文化宫、宝山游园、世纪广场、文姜公园、簸箕掌口袋公园、孝妇河下游6座节点公园等公园建设和沿孝妇河绿化观光带,打造一条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廊道。

二、以“河长制”促“河长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建立区、镇(街道)、村三级管理体系。按照河长制工作要求,在孝妇河建立起区、镇(街道)、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强河道巡查监管,强化河长组织领导、统筹协调作用,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

2.全面推进巡河标准化建设。编制全区河湖管理手册,其中对孝妇河河道及沿线两岸情况进行摸底排查、逐项梳理,按照“红黄蓝绿”图例标识,重点标注存在污染风险隐患、倾倒垃圾严重等隐患问题点位,为“四乱”问题动态清零提供精准靶向。

3.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开展全区河湖问题自查自纠,不间断进 行巡查暗访,以镇(街道)为单位,以河湖为单元,实行各镇(街道)巡河自查、互查相结合机制,划分南、中、北3个巡河片区,每月联合各片区水利工作人员开展互查,通过实地查看、现场交办、及时整改,提升巡河工作实效。今年以来各级河湖长及河管员累计巡河6253次,每月巡河率均达到100%,通过市级抽查、区级定向互查和随机抽查、巡河系统上报,共发现河道垃圾、围垦、电线配电箱等“四乱”问题308处,目前已整改294处,其余问题正在推进整改中。

三、积极探索孝妇河沿线公园管护工作,建立长效维护机制

建立长效维护机制,整理博山区孝妇河生态修复项目后期管护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下一步征求各单位意见,进一步明确管护目标、原则和相关责任单位,为项目维修维护奠定基础。

 

淄博市博山区水利局

                             2024年6月17日

一是水利局牵头建立管护协调机制,明确环境管理主体和管理机构的权限和分工,规范孝妇河沿线管理程序,定期派人进行树木花草补植、修建、养护等,避免出现问题各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脱; 二是增加生态公园保护和开发资金投入,建议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种资金来源渠道,将生态保护纳入财政预算,划拨专款开展对生态公园建成后期的绿化和管护。同时,积极争取和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建立全社会参与孝妇河生态修复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