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的建议的答复
博山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133002
建议人: 刘恒
主办单位: 博山区民政局
答复时间: 2024-06-11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刘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荐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博山区结合我区实际,着力打造“博善颐养”养老服务品牌,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三位一体模式与医养相结合”的多层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我们汇集多方力量构建以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养老相结合的“博善颐养567”养老服务模式和“三五七”居家和社区养老模式以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为中心,会同全区10个镇(街道),助困、助医、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残、助孤、助急、助购等全方位“N”种服务手段,不断丰富党建引领、长者食堂、医疗保健、文体娱乐、养老设施、志愿服务、智慧居家、紧急救援等服务内容,打造我区机构衔接、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网络,实现辖区内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全覆盖,提高服务精准性、便捷性、可及性,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综合养老服务模式。
       一、发挥社区党建引领作用
       坚持把社区党建与养老工作有机衔接,发挥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老年党员把组织关系转入所在社区,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支持下,协助开展养老工作,延伸党建触角,实现老有所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长者食堂“智慧助餐系统”构筑幸福晚年
       区委、区政府将长者食堂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实事来抓,从一餐热饭入手,把长者食堂建成聚人心、暖民心、利民生的惠民工程,积极推进长者食堂建设,自建设以来,召开长者食堂建设运营座谈会,按照一村一策,推广“中央厨房+长者食堂”、“餐饮企业+长者食堂”“农村幸福院+长者食堂“日间照料中心+长者食堂”等发展模式,引导餐饮企业、养老服务组织等参与长者食堂建设,鼓励社会捐赠支持长者助餐服务,构建起“政府搭台建设、爱心企业资助、社区积极参与、社工机构运营”的大配餐服务体系。现全区共有34处长者食堂。
       三、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一是发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开展适老化改造,整合养老服务资源,盘活现有养老服务设施,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建成“博善颐养”老年活动广场5处(簸箕掌村、樵岭前村、岱北村、东崮山村、茂岭村)计5000余平方,涵盖园林绿化景观、专题文化长廊、文体娱乐设施等服务内容,统一管理,免费开放。
       二是“一村一业”助力博山区基本养老服务建设,近期,茂岭村“蒸”情奉献、爱心馒头免费吃,东顶村老街商户享“折扣”反哺长者食堂、响泉村长者食堂“小馒头”蒸出幸福生活,各镇(街道)通过党建引领、长者食堂、医疗保健、文体娱乐、养老设施、志愿服务、智慧居家与社区养老紧密结合,让老年人不出社区(村)就能享受到较为齐全的养老服务。
       四、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规范提升养老机构建设管理服务水平
       建立居家上门服务长效机制,对分散供养的特困失能、高龄、残疾老年人家庭按照“一户一策”原则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为居家照护的老年人提供智能网关、紧急呼叫设备、活动监测设备、烟感探测器、燃气报警器、门磁感应器等智能化设备;配置淋浴器、防滑处理、地面高差处理、床边护栏、防压疮垫等居家养老设施。推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进社区,2023年改造家庭285户,2024年计划再改造285户,以高品质、规模化供给服务居家老年人,让养老变“享老”。  
       下一步,区民政局将紧紧围绕“博善颐养”养老服务品牌,结合“三五七”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医养结合多层次养老服务模式,解码为老服务幸福图景。

 

博山区民政局

2024年6月11日

建议广大老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相结合,部分身体比较健康的老人,居家养老,有社区医院定时电话咨询老人情况。并选择在市中心附近或者交通便利的地段建设社区养老,利于老年人的交通和就医,在社区附近建设多层、带电梯的小规模的康复中心,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老人需求,提供便利的无障碍通道和设施。康复中心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如安装摄像头、门禁系统、已确保老年人的安全,雇佣专业安保人员,24小时巡逻和保护康复中心老人安全。提供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包括定期检查、临时看护、洗衣服务、清洁卫生等,通过社区居委会和专业服务机构合作,招募专业护理人员和保健师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合作临近的医疗机构设立社区医疗站,提供常见的疾病诊疗、门诊服务和常用药品供应,社区医疗站还可组织健康讲座和防病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