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解特殊困难群体救助难题的几点建议的答复
博山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132823
建议人:
主办单位: 博山区民政局
答复时间: 2023-06-13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民建委员:

首先感谢您们对民政工作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工作的关注和关心。收到您们提出的《关于破解特殊困难群体救助难题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后,局党组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题分析、调研该项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省、市、区各级政府,民政部门高度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在不断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救助模式,大力推行“物资+服务”多维救助,打造我区“博善·博爱”服务类救助品牌,对我区特殊困难家庭人员在落实各项救助政策的基础之上进行再次救助,从而提高这个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群体的生活质量,使他们的生活更有好、更有尊严。

一、拓宽救助范围,推行多维救助

一是注重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先后制定出台博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困难家庭人员救助的实施办法》(博政办字〔2020〕24号),区民政、医保、残联、扶贫四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对特殊困难家庭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博民2020〕43号)、区民政局、区残联等五部门联合转发的市民政局、市残联等五部门《关于加强特殊困难家庭人员照护服务救助工作的见》的通知(博民2023〕20号)、区民政《关于开展“博善·博爱”照护服务类救助工作的通知(博民2022〕21号)等文件,不断加强和提升对特殊困难家庭人员的救助力度,不断调整和优化政策标准,进一步明确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形成长效机制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的失能人员提供“物资+服务”多维救助模式。

二是利用市场手段,引进专业服务。为能够切实有效为困难群众提供更专业、更周到的照护服务,博山区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确定源泉长寿山医养健康园和博山12349居家服务信息中心做为照护服务机构,按照就近原则从各村(居)有就业意向、有照护能力、有爱心、身体健康且生活相对困难的村(居)民中选聘照护服务人员,为符合照料服务条件的特殊困难家庭人员提供以帮送餐送水、帮家庭清洁、帮问医送药、帮代购代办为主要内容的照护服务,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的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通过以困助困照护工作,为村居有爱心又相对困难的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截至目前,博山区累计聘用1100余名服务人员为3300余名困难家庭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各照护机构对被照护人员实行“一户一档信息管理,在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的基础上,根据被照护人的失能情况和生活情况,进一步细化照护内容,实施“一户一策”精细化服务、靶向救助。

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特色服务。鼓励引导第三方照护服务机构依托各自优势,积极开展特色服务,丰富照护内容。源泉中心卫生院利用医养结合的优势,组建医疗服务团队,定期上门对特殊困难家庭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医疗保健、更换胃管尿管、康复理疗、上门接送入院就医等服务项目,实现了“家中有养,养中有医”。12349居家服务信息中心定期组织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为特殊困难家庭人员捐赠衣服、基本生活用品,为特殊困难家庭人员采耳理发、修剪指甲、集体过生日等,将“爱心”传递给每名特殊困难家庭人员。

四是提供物资救助,提升保障力度。在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的同时,为两便不能自理且长期卧床的低保失能人员提供照护服务用品”,切实保障并提高了特殊困难家庭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

二、创新照护方式,实行集中托养

依托源泉长寿山医养健康园,建立向阳花开·特殊困难家庭人员集中托养照护中心”。充分发挥“慈善+救助”工作机制,由社会力量定向捐款、服务机构爱心让利为低保家庭中的失能人员提供集中托养。托养照护中心的建立,既能让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低保家庭中的失能人员能够老有所养、活有所乐,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又能减轻赡(扶、抚)养人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有效提升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确保困难群众生活面貌从“将就”走向“讲究”。

三、强化监管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4+1+e”多层级监管机制,即:接受市民政局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我区照护服务工作进行的考评;区民政局每季度对各镇(街道)照护对象照护服务落实情况开展随机入户抽查考评、召开照护机构工作会议;镇(街道)每季度对辖区内照护对象照护服务落实情况开展随机入户抽查考评;建立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与资金奖惩挂钩。先后制定出台《博山区民政局特殊困难家庭人员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工作考核制度》、博山区民政局关于修改完善《特殊困难家庭人员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工作考核制度的通知》博民〔2022〕22号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各照护机构的工作要求,加强了对照护机构服务情况和管理情况的监督考核力度。在全区普及使用博山区“芯贴心”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要求照护服务人员服务时段进行扫码,机构管理平台对其照护时长进行统计记录,以此补齐照护时长不标准、照护服务不规范等短板。通过层层压实责任,加强监督监管,确保照护服务质量有保障,更好的促进照料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水平,激发照料服务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每一分资金都用到实处,多措并举确保照护服务更有质量、更有成效。

 

                                                       

博山区民政局

                                 2023年6月13日

1.建立“物质+服务”多维社会救助新模式。把各社区救助对象统一纳入救助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分类管理。通过购买第三方照护服务,进一步明确救助对象的的范围、救助的方式及标准、资金的来源、护理的形式等,推动社会救助规范化运转。2.创新机制,突破传统的救助方式。将过去的简单的提供资金变为有针对性地日常照料服务及照护物品,为每名失能人员按月配发纸尿片,按季度配送床单、毛巾,按年度发放被褥等。由第三方组织护理人员,提供上门居家照护服务,根据照护人员自理程度,按重度、中度、轻度的失能和完全自理四个等级,每月照料时间分别为60小时、45小时、30小时和10小时。并在每一名照护对象家中悬挂救助服务卡,设置专属二维码,护理人员入户时通过扫码打卡定位进行服务,确认服务时长,保证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效率。3.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改革,初步探索构建救助、照护、就业长效机制。坚持市场化思维,通过公开招标,委托一家养老公司负责照护项目的组织实施,就近就便开展重度残疾人和困难老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籍等服务项目。并将照护与就业援助有机结合,在照护人员选聘上确定就近招聘,特殊困难家庭人员子女及亲属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的原则,努力让特殊困难群体生活的更有尊严,同时走出“脱贫+解困”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