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博山区人民小学2023年度学校工作报告
索引号: /2024-5446996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1-16 发布机构: 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博山区人民小学2023年度学校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4-01-16
  • 字号:
  • |
  • 打印

博山区人民小学2023年度学校工作报告

 

时光荏苒,转眼间2023年已经过去,回望过去的一年,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秉持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功底,共同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安全、快乐、充实的学习环境。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党建、教学、德育、少先队、后勤服务、校园安全、信息化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荣获山东省绿色校园、山东省第六届少儿手绘地图大赛优秀组织奖、山东省卫生单位、淄博市智慧校园、淄博市科普基地、全市五好基层关工委、博山区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一、党建领航教育路  社区共建谱新篇

(一)旗帜领航创品牌  党徽闪闪耀讲台

学校党支部创建“旗帜领航 聚力增辉”党建品牌,将党小组建在学科组、年级组上,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教育。开展“初心献教育 党徽耀讲台”党员示范课活动24节,形成了良好的模范带动效应;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提升党务工作者业务水平;开展“凝心铸魂 争做先锋”全体党员集中培训3天,面向党员、教师、家长不同群体进行调研,反馈问题5个,收集金点子20个,深化主题教育学习成果;开展童心绘清廉、廉心读书角、灯塔书屋等活动,党员、队员共述清廉故事,推出9期视频号展示,推动建设清廉校园;党支部书记上党课4次、党员党性体检2次 ,党支部自编、自导情景党课《最后一课》,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在博山教育体育发布视频号展示。

(二)共建桥梁通万家,博爱之花绽芳华

扎实推进结对共建,牢固同社区间的沟通桥梁。学校党支部与大桥村党支部联手开展支部联学活动,共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扎实推动主题教育学习走深走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等有关规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指导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大桥社区设立“博爱”家长夜校,由学校骨干教师、党员教师等组成家庭教育指导团队,结合民情,制定“家长夜校”授课清单,每月一次,根据居民需求,设置了家庭教育专题课程,先后共为社区居民宣讲10场,被博山好、博山融媒报道3次。通过此项活动,增强协同育人共识,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

开展社区点对点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8次,开展文体活动,建设宜居社区,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增强群众认可度。

二、研教齐驱启梦航,智趣并重谱华章

(一)深耕课堂提品质  聚势赋能展素养

结合博山区“课堂教学提效年”的基本要求,学校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制定了《博山区人民路小学教学常规细则》,一一明确课堂流程、作业要求、三轮备课、教案撰写的要求,让老师们有章可依。学校通过骨干教师说课展示、新教师模拟课堂展示、每人一节公开课、推门听课等活动激励教师准确理解把握新课程标准和学科教材,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从内容、形式、展示等方面规范晨读,整理课堂小口令,录制规范视频、整理课堂常用口诀,让课堂教学更有序;隆重举行“入学100天 快乐100分”活动,全方位展示孩子们入学以来的成长与进步。

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落实新课标理念,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成为淄博市科普教育基地、博山区分级融合阅读实验校;4位老师的课例被评为市级优课;22人次执教区级公开课;5人在区级活动中作专题发言;2项作业设计获博山区一等奖;14人在市区各种案例评选中获奖;黄河文化特色校本课程获淄博市一等奖;齐文化特色校本课程获博山区一等奖;2个诗词经典课本剧分获淄博市一二等奖;承办淄博市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研讨会。

(二)砥志研教求精进  思行并重展成效

学校重视教师综合素养能力提升与培养,全局谋划,积极构建名师、骨干、青年教师梯队建设体系。在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引领下,学校的心理学科教研基地和语文名师工作室获得审批。充分发挥名师引领、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名师骨干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发展,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推出“书香为伴 向美生长”、“三字一话”基本功比赛等多样活动,形成“以优促新、互学共进”的良好教师队伍形态。学课标,用教材,求实效,学校组织教师深入研读新课标,践行新课标。在学习和思考中,内化理解新课标,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和具体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努力创建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新样态。

教育科研引领教师发展,课题研究结出丰硕果实。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博山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工作,以教学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积极探索解决困惑、凝练经验成果,本年度课题组老师发表论文8篇,其中1项区级专项课题和7项区级子课题申报结题。

(三)益智益趣润童心  筑梦启航展风采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双减”落地,学校组织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全校818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参与率100%,学校科学统筹课后服务,低年级的学生主要开展自主阅读、手工活动、益智游戏、参与劳动等活动,较好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年级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作业辅导、答疑解惑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效率。课后服务的开展大幅减轻了学生、家长的负担,实现了教育“多赢”。

课后延时服务与社团相结合,打造精品课程超市。以学生为中心精心策划,充分利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学校教师专业特长,目前开设花样跳绳、大众蹦床、创客编程、七巧板、绘本阅读等各类社团28个,每周定时定点定地开设。组织了学校优秀社团成果展示活动,发布“多彩社团润童心”系列公众号、视频号5期,展示学生风采;蹦床健美操社团在淄博市大众蹦床操比赛中获得市级第五名;轮滑社团中6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博山区青少年轮滑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花样跳绳社团中14名同学代表区参加淄博市首届中小学跳绳联赛获得小学乙组总成绩第六名,13人次获个人奖,获6个团体奖。“齐风艺韵”社团在博山区中小学优秀齐文化社团评比中获三星级社团称号。学期末举行了“多彩社团润童心”优秀成果展示活动。各个社团的集中展示和现场展示精彩纷呈,学生们制作的手工作品、绘画、书法等展示出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次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风采的平台,也推动了学校社团工作的更优发展。

三、以德润心立高志  五育并举培新人

(一)理念引领营氛围  队伍建设提素养

学校围绕“为了每一个生命的绽放”的教育理念,秉承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观,扎实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文化育人为核心,构建全环境育人体系。教学楼前习总书记的寄语墙:“努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引领学生从小树立理想信念。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在一楼、二楼设计制作“好习惯伴成长”文化长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五楼创建心灵驿站文化长廊。定期在学校阅读空间、班级文化墙、教室内文化墙中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如:“劳动最光荣”“爱的港湾”“好习惯伴成长”“我们的节日”等。学校的一草一木,绽放着生命的缤纷色彩,更述说着让每个孩子焕发活力的育人故事。

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专业化成长,定期开展班主任微技能系列培训共20期,分别从习惯养成教育、师生沟通、家校协同育人、活动组织等方面,组织班主任进行培训、交流与研讨,切实提升班主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稳定开展。开设“阳光书坊”,利用公众号组织骨干班主任领读书目,其余教师跟读、摘抄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并进行读书分享会,共计32期,切实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能力。

(二)德育创新树品牌  童心向党筑未来

学校不断完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背景下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体系,从目标、内容、途径入手,采用“2+5+3”模式创建“好习惯伴成长”德育品牌,“好习惯伴成长”系列微课,共涉及五个系列,24个主题。通过有序推进“好习惯”系列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让习惯看得见、摸得着、评得出,让文明新风尚在校园中蔚然成风。此项目被评为“博山区2023年德育品牌”。

学校围绕党的二十大,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学校组织开展每日升旗仪式、入学礼、开学典礼、入队礼等仪式教育,培养学生们的仪式感和荣誉感;结合重大节日,组织开展“清明追思·缅怀先烈”“十一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组织学生走进焦裕禄纪念馆、原山艰苦创业基地等地开展研学活动共计13项,2名教师分获市中小学研学活动优秀案例一等奖、三等奖,1名学生荣获研学征文作品三等奖;5名学生被评为博山区“三好青少年”;参与区关工委“弘扬雷锋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月线上分享活动展播26期;学校少先队大队荣获集体大队二星章。

(三)“剧”焦心灵伴成长  传统文化育情怀

按时开展心理健康课,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充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开设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和心理健康辅导室,每周三由学校专业心理健康教师轮流值班,组织学生曼陀罗绘画、沙盘个体和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征集“爱的港湾”家庭照片,举办首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剧’焦心灵逐光成长”活动,丰富学生活动体验。学校组织的“心向阳光逐光成长”心理健康月活动获得山东省特色活动。

根据中华优秀传统节日开展“学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发“学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录制微课程41节,其中《手工白菊花》《重阳节手工茱萸》被学习强国录用。开展传统节日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们在充满童趣的实践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传统节日的意义与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劳动实践砺品行  法治教育润童心

积极挖掘劳动的教育价值,持续开展“劳动促成长美德润人心”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学做博山菜、班级卫生清洁、校内外劳动实践,精准指向劳动素养培育,在劳动内容的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充分利用校内外劳动场地,开展人人参与的学农劳动教育,校园内绿化带分班到人、与幼儿园和社区共建和乐农场,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学农劳动能力,开展周末“劳动美”项目化学习,让学生感悟劳动的意义。

学校确立了“学生为主体、家校筑合力、关注法治意识培养”的法治教育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法治教育形式,充实学生的法律知识,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组织每日宪法晨读和宪法日活动,让学生们潜移默化中体会宪法的尊严与神圣;聘请法治副校长每学期进行法治宣讲;开设走近消防队职业体验、律师进校园、参观法院、模拟法庭等法治实践课程,引导学生成长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法治小少年。

(五)家校社携手共育  同心力茁壮成长

为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师团,每周二6:30开展“家长乐学堂”。根据家长需求从“家庭教育指导”“亲子实践指导”“家长自学指导”三个方面,开设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与大桥村结对共建“博爱”家长夜校,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10余次。家庭教育讲师走进城东幼儿园、实验幼儿园和颜山社区等地进行家庭教育讲座20余次。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家庭教育益课堂”“悦享书韵喜阅千家”家长阅读、线上家庭教育宣讲等活动。

学校成立五老志愿者队伍、家长讲堂、家长护学岗位等家长志愿服务队。五老志愿者走进校园教学生们包粽子、趣味剪纸等技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同职业的家长走进上讲台为学生带来爱眼护眼、应急救援知识、认识人民币、陶泥制作等课程,丰富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家长志愿者每天协助学校护送学生上学放学,为学生保驾护航。1名家长荣获山东省“智慧家长”荣誉称号。

2023年宣传报道556篇,省级报道3篇(学习强国)市级宣传6篇(淄博市教育、文明网4篇、淄博市电视台新视窗1篇)、区以上宣传83篇;校级公众号宣传305篇、视频号53篇。

四、凝心聚力稳保障  后勤服务暖人心

学校后勤工作以“关爱师生、保障服务”为宗旨。关爱学生健康,定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视力和体质监测,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近视预防、体质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按时完成教学用书和学生装的征订发放工作,满足师生对教学资源的不同需求。

定期检查学校的水、电、暖、办公设施,发现问题及时维护、维修,合理规划办公用品的采购,既满足学校的日常工作需求,又不造成资源浪费。有序开展教学及辅助用房、内配设施设备的资产清查工作,有效保障学校资产的安全,设备设施的合理使用。通过实施校园垃圾分类,加强校园保洁,使校园环境整洁有序,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卫生单位称号。

五、铸牢安全防护盾,警钟长鸣保平安

学校高度重视保卫安全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保卫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保卫干部和各班班主任的安全职责。定期召开保卫安全工作会议,研究解决保卫安全工作中的问题,确保保卫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充分利用校会、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每月组织一次安全逃生演练,使师生掌握了基本的逃生技能。定期对校园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校园安全。严格执行校园封闭式管理制度,加强对进出校园人员的管理,防止不法分子进入校园。加大了校园治安巡逻力度,确保校园24小时有专人巡逻,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与交警部门联合,加强对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确保师生出行安全。加强对校园周边的食品安全监督,确保师生饮食安全。积极与家长、社区沟通合作,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形式,提醒家长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习惯。

六、智慧引领明方向  技术助力创未来

本年度我校持续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不断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已优化完善网络全覆盖工作;调整维护监控摄像点200个,覆盖全部校区;广播除设置4套铃声外,设置诗词和学生朗诵广播;创客教室施工结束;精品交互在线录播教室改造为两屏同播,增设粉笔书写黑板;报告厅音响设备调整为6手持麦,4会议麦,4腰挂麦;教学智慧黑板、电子班牌实现集控管理,统一桌面护眼背景,设置冰点还原,定时关机,掌上看班,远程巡课。

本年度开展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培训、交互在线精品录播使用培训、淄博市智慧教学大数据平台使用培训。淄博市交互在线系统实现常态化应用,目前我校空中直播课为769节,共同体送课2节。

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教师们能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学生的课堂体验形式越来越丰富,学校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在博山区智慧场景案例展评活动,我校王金鸣、宋亮《用数据说话,智慧教育助力课堂教学》 荣获一等奖;王同鑫、王金鸣《小学编程社团的探索与实践》获三等奖。

七、艺彩纷呈耀舞台  花样跳绳展风采

围绕学生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美育活动。先后举行班班合唱、《最美的光》、《宪法伴我成长》手势舞展示等音乐活动;举办2次美术作品展;举行中秋节做灯笼、重阳节画茱萸等与传统节日相结合的美术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增强艺术审美能力。学校举办首届戏剧节、艺术节,部分优秀节目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参加区级比赛。在博山区百灵艺术节中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在博山区首届戏剧节中参赛的8个节目均获奖。

学校体育工作坚持学、练、评、赛一体推进。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让锻炼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在全区最美大课间评选中获第二名。学校举行达标运动会、拔河比赛、队列队形、韵律操等比赛,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花样跳绳作为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在淄博市首届中小学生跳绳联赛暨淄博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跳绳比赛中,学校花样跳绳队荣获小学乙组第6名、13人次获个人奖、6个团体奖、体育道德风尚奖。

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付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秉持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服务。我们期待着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书写学校更加辉煌的篇章。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繁荣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