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山东鲁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型节能耐火材料智能化生产线项目 | ||
---|---|---|---|
索引号: | 113703040042186725/2021-5204082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1-08-05 | 发布机构: | 博山区发展和改革局 |
一、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山东鲁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08月,注册资金5433.8万元,企业法定代表人张敦新,位于博山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区,主营业务有粘土砖、高铝砖、硅砖、熔融硅砖、免烧砖及其他不定型耐火材料,并承揽各类窑炉的焊补及维护工程。主要投资项目为新型节能耐火材料智能化生产线。
二、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性质:新建。新建车间12000平方米,和利用公司现有车间40000余平方米,采用新设计、新工艺、新材料,新上2条隧道窑、2条梭式窑、一条烘干窑。隧道窑及混炼、成型、成品工序分别建成2条智能化生产线;2条梭式窑、1条烘干窑分别配置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的设备。新增主要设备44台(套),其它设备66台(套)。从混炼、成型、烘干、烧成各个工序均使用自动化设备,微机控制。包装采用自动化打包机,倒运、拣选采用机械手等。整个生产过程自动化覆盖面达80%以上。建成达产后,年产新型耐火材料4万吨。同时,节省人工2/3以上,节约能源30%以上,环保排放降低10%以上。
建设必要性。一是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二是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优化员工工作环境;三是提高产品质量,节省人工,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项目产品和技术水平
项目产品及用途:新型节能耐火材料智能化生产线产品主要是硅砖、粘土砖、高铝砖、熔融硅砖、镁砖和不定型耐火材料,该系列产品主要用于焦化、钢铁、玻璃等窑炉行业。
简要工艺流程图:
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Φ3200湿碾6台;MP脉冲式除尘机6台;HC1250油压机5台;400T螺旋式压力机10台;ER170KG机械手5台;ER100KG机械手10台;自动打包机2台;其它自动化设备66台(套)。
该项目选配的设备设施均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技术水平领先于国内同行业。
四、主要建设内容
利用自有土地新建车间12000平方米,和利用现有车间40000余平方米,采用新设计、新工艺、新材料,新上2条隧道窑、2条梭式窑、一条烘干窑。隧道窑及混炼、成型、成品工序分别建成2条智能化生产线;2条梭式窑、1条烘干窑分别配置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的设备。
五、建设地点
博山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区鲁桥路1号(本公司厂区内)。
六、项目投资、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86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4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200万元。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8000万元,企业自筹10600万元 。
七、项目建设起止时间
整个项目建设周期为30个月,分两期完成:第一期为12个月;第二期为18个月。计划于2020年月5月开工建设,2022年 10月底全部完成。
八、项目符合产业政策情况
项目的建设符合淄发〔2015〕8号在中共淄博市委 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转型升级建设工业强市的若干政策意见和淄政发〔2013〕11号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双500强”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法规。也符合当地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它的建成投产将带动淄博市经济发展,有着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淄博市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是绿色环保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它的建成投产将带动淄博市两化融合工作的发展,有着广泛的示范作用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项目建设符合《耐火材料产业发展政策》的相关要求。
2006年颁布的《耐火材料产业发展政策》指出:要大力开发、推广使用各种优质节能高效不定形耐火材料,开发各种优质高效隔热保温耐火材料;支持企业开发用于钢水炉外精炼、大型水泥回转窑、有色金属冶炼等方面的尖晶石、白云石等无铬碱性砖,洁净钢用低碳、无碳耐火材料,新型高技术滑动水口,近终型连铸、薄板坯连铸等技术用制品;促使我国耐火材料行业从生产、消耗、出口大国转变为综合竞争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耐火材料强国;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实现普通产品大幅度下降,"品种质量优良化,资源能源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使用过程无害化"的新型绿色耐火材料产品大幅度提高。
(二)项目的建设符合《建筑材料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规划在耐火材料行业中指出:“以无铬化为方向,重点开发水泥窑用低导热轻质高强耐碱砖、低导热高强抗剥落砖、低导热镁铝尖晶石砖、镁铁铝尖晶石砖、低导热硅莫复合砖。以高性能化为重点,研究开发微纳米增韧型浇注料、高温喷补结合材料、轻质高强耐碱耐火浇注料、自流式耐火浇注料、干法喷涂料等低导热长寿命耐火材料,玻璃熔窑用低导热熔铸AZS砖、氧化铝格子砖、高强高密度硅砖、抗蠕变锆英石砖、烧结氧化锆砖、大型整体U形熔铸Al2O3流槽砖等材料,为加快实现我国建材工业窑炉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化提供技术支撑。”
(三)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项目建设符合《耐火材料产业发展政策》的相关要求。
2006年颁布的《耐火材料产业发展政策》指出:要大力开发、推广使用各种优质节能高效不定形耐火材料,开发各种优质高效隔热保温耐火材料;支持企业开发用于钢水炉外精炼、大型水泥回转窑、有色金属冶炼等方面的尖晶石、白云石等无铬碱性砖,洁净钢用低碳、无碳耐火材料,新型高技术滑动水口,近终型连铸、薄板坯连铸等技术用制品;促使我国耐火材料行业从生产、消耗、出口大国转变为综合竞争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耐火材料强国;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实现普通产品大幅度下降,"品种质量优良化,资源能源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使用过程无害化"的新型绿色耐火材料产品大幅度提高。
2、项目的建设符合《建 `筑材料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规划在耐火材料行业中指出:“以无铬化为方向,重点开发水泥窑用低导热轻质高强耐碱砖、低导热高强抗剥落砖、低导热镁铝尖晶石砖、镁铁铝尖晶石砖、低导热硅莫复合砖。以高性能化为重点,研究开发微纳米增韧型浇注料、高温喷补结合材料、轻质高强耐碱耐火浇注料、自流式耐火浇注料、干法喷涂料等低导热长寿命耐火材料,玻璃熔窑用低导热熔铸AZS砖、氧化铝格子砖、高强高密度硅砖、抗蠕变锆英石砖、烧结氧化锆砖、大型整体U形熔铸Al2O3流槽砖等材料,为加快实现我国建材工业窑炉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化提供技术支撑。”
3、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允许类。
九、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情况、节能措施情况和能效水平进行分析
1、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本项目使用能源为电、水、天然气。
用电:2条隧道窑、2条梭式窑、1条烘干窑装机容量1951千瓦,一天用电:1951×8=15608千瓦,年用电量4682.4兆瓦时,折合标准煤575.47吨。
用水:主要是生产用水,混炼原料过程中需要少量喷水,和利用一定的循环水冷却机压成型油温,每天用水3吨,年用水量900吨,折合标准煤77.13吨 。
用天然气:隧道窑、梭式窑砖坯烧成每吨砖平均用气量为80 m³,一年用气量约为40000×80=320万m³,折合标准煤4256吨。烘干窑每吨转用气量为10 m³,一年用气量约为40000×10 =40万m³,折合标准煤532吨。项目年总耗天然气360万m³,折合标准煤4788吨
汇总各单项能耗,并按照《综合能耗计算通则》取相关折标煤系数,年综合能耗为5440.6吨标准煤(其中耗电575.47吨标准煤、耗水77.13吨标准煤、耗天然气4788吨标准煤)。
2、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节能措施将从工艺设计、设备选型、窑炉改造、废气利用、产品质量检测等多方面加以严格控制,力争达到节能的最佳效果。
例如:优化窑炉控制参数、采用新的燃烧技术和窑炉保温技术,降低烧成工序能耗,提高余热回收利用率;对干燥房进行技术改造,用窑炉废热供热;对坯体配方进行优化降低烧成温度;重点对生产线进行改造,重点解决坯成型量和窑炉烧成量不匹配的问题。具体节能措施如下:
(1)提高窑炉的密封性,增强窑体保温性能,减少窑体散热和蓄热,减少窑炉吸冷风和冒火;同时,采用低蓄热窑车,避免窑具和出窑产品带走过多热能;采用全封闭式窑门,加强窑体的密封性能,制定合理的压力制度,避免出现过大的正压或负压。
(2)改造窑炉供气和燃烧系统,采用新型燃烧器,提高燃气化程度,使窑炉保持最佳的燃烧曲线,改善燃气燃烧效果。
(3)运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尽量缩短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成品率,节约能源。
(4)降低离窑烟气温度,减少漏气,减少离窑烟气的空气过剩系数。
(5)对窑炉附属设备的改进
在全窑通风系统中,所有风机应采用“单机单用”,并选用高效节能风机,降低动力消耗,减少管道阻力损失,避免出现若干支管“大马拉小车”现象。
(6)采用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
(7)改善窑炉的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窑炉设备运转率和完好率,重点要选择好操作工人,要使操作工人懂得生产设备维修操作规程,窑炉设备维修操作规程。
(8)加强余热回收利用
冷却带的余热利用
在隧道窑的冷却带,其余热的利用共分为二大部分。其一是急冷区的热气,将其抽出后送至烧嘴用于助燃,以提高窑炉本身的热效率,另一部分是缓冷区的热气,将其抽出后直接送成型工段,用于该工段的坯体干操。
抽取余热与工厂的采暖系统进行换热,用于工厂的车间、生活及员工洗浴取暖。
以上措施的实施,必定受到良好的效果。
十、项目利用资源情况分析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一)环境和生态现状
根据当地环境规划,该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适用区;区域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1、环境空气
根据《2015年淄博市环境状况公报》,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SO2年均浓度为0.077mg/m3,NO2年均浓度为0.055mg/m3,PM10年均浓度为0.142mg/m3,PM2.5年均浓度为0.08mg/m3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2、环境噪声
根据《2015年淄博市环境状况公报》,评价范围内区域环境噪声质量能够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的要求。
3、地表水
该区域主要地表河流为孝妇河,根据《2015年淄博市环境状况公报》,孝妇河留仙湖断面总氮、COD、化学五日需氧量、氨氮等4项指标超标,目前水质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4、地下水
项目区地下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地下水水质良好。
(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区鲁桥路1号。施工期对环境造成影响主要是扬尘、噪声和固体废弃物。
1、施工期废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泥浆或砂石的工程废水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84m3/d,生活污水由施工营地收集处理,粪便污水进入营地所设旱厕,其它生活废水均可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
该部分污水经工地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工程施工,对地表水影响较小;施工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SS,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则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上清液用于淋洒现场道路,回用于施工过程,不外排;沉渣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通过对本项目沉淀池等建筑物基底采取全面防渗处理,重点防渗处理单元包括沉淀池建筑物基底采取全面防渗处理。防渗层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同时加强项目污水收集设施的检查和维护,防止污水渗漏引起地下水污染,因此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对当地地下水影响甚微。
2、施工期废气
该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扬尘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因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尘扬尘;而动力起尘,主要是在建材的装卸、搅拌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上。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Q=0.123(V/5)(W/6.8)0.85(P/0.5)0.75
式中: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
V——汽车速度,Km/hr;
W——汽车载重量,吨; 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
下表为一辆10吨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1km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则扬尘量越大。因此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的清洁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手段。
表21 在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 单位kg/辆km
P 车速 |
0.1 Kg/m2 |
0.2 Kg/m2 |
0.3 Kg/m2 |
0.4 Kg/m2 |
0.5 Kg/m2 |
1.0 Kg/m2 |
5(km/hr) |
0.051056 |
0.08565 |
0.116382 |
0.144401 |
0.170115 |
0.287108 |
10(km/hr) |
0.102112 |
0.1717 1 |
0.232764 |
0.2888 5 |
.3414 1 |
0.574 16 |
15(km/h ) |
0.153167 |
0.257596 |
0.349146 |
0.433223 |
0.512146 |
0.861323 |
25(km/hr) |
0.255279 |
0.429326 |
0.58191 |
0.722038 |
0.853577 |
1.435539 |
施工期扬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由于施工的需要,一些建材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挖、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其扬尘可按堆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
Q=2.1(V50-V0)3e-1.023w
式中:Q——起尘量,kg/吨·年;
V50——距地面 50m 处风速,m/s;
V0——起尘风速,m/s;
W——尘粒的含水率,%。
V0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
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以沙尘为例,不同粒径的尘粒的沉降速度见下表。当粒径为250μm时,沉降速度为1.005m/s,因此可以认为当尘粒大于250μm时,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是一些微小尘粒。根据现场的气候情况不同,其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
3、施工噪声
噪声污染是施工期的主要环境污染,污染集中在土方工程阶段、基础工程阶段、结构工程阶段和装修阶段。施工期各种噪声源均在室外,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范围较大,尤其是打桩机产生的噪声。施工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不同的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影响不同,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产生叠加。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各类施工机械的噪声叠加值也不同。
施工噪声可近似视为点声源处理,其衰减模式如下:
Lp=Lpo-20lg(r/ro)-△L
式中:Lp——距声源r米处的施工噪声预测值,dB(A);
Lpo——距声源 r0米处的参考声级,dB(A);
ro——Lpo噪声的测点距离(5米或1米),m; △L——采取各种措施后的噪声衰减量,dB(A)。
施工期主要噪声源有施工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筑路机械、搅拌机等施工行为。运用上式对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噪声的影响进行预测计算,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3 项目主要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 单位:dB(A)
距离m 机械名称 |
5 |
15 |
20 |
30 |
40 |
50 |
100 |
150 |
装载机 |
75 |
69 |
67 |
65 |
59 |
55 |
53 |
49 |
推土机 |
75 |
69 |
67 |
65 |
59 |
55 |
53 |
49 |
挖掘机 |
69 |
63 |
61 |
59 |
53 |
49 |
47 |
43 |
搅拌机 |
70 |
64 |
62 |
60 |
54 |
50 |
48 |
44 |
叠加值 |
80 |
74 |
71 |
69 |
63 |
60 |
57 |
54 |
由上表可以看出,施工噪声将会使距声源30米范围外的昼间声级满足《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GB12523-2011)标准。
根据目前的机械制造水平和施工条件,施工期间的噪声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加强施工管理,即可减轻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4、固体废物
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和建筑工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主要是土建工程垃圾,基本无毒性,为一般废物,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的各种生活用品以及饮食垃圾。
防治措施: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放置到指定的垃圾箱(桶)里,由环卫部门统一及时处理,避免污染环境,影响人群健康;建筑垃圾应遵照当地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进行处置,土建工程垃圾一般在施工后都可以回填。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建设期生态影响及措施
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噪音及部分建筑垃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废气:主要为新建生产车间等建筑设施及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汽车运输时的扬尘和废气;施工机械本身产生的烟气等。
废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包括食堂污水、粪便污水、浴室污水等。
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产生,其次是运输车辆产生的交通噪音。
2、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产生的渣土及废弃的建筑材料。
项目建设期的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周边设立围栏,并洒水降尘;运输线路要平整,车辆要用布封盖,车辆不得超载,以免渣土撒落;车辆驶出工地前,进行除泥除尘处理;对于堆放、装卸、运输易产生扬尘污染的材料采取遮盖、封闭等措施。
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用于日常冲厕、绿化和清扫用水。
为了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在施工设备和方法上采取必要措施。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场地合理布局,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对施工机械采取降噪措施,以保证周围的环境质量。
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墙,以达到隔声挡尘的作用,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间的生活垃圾、施工渣土等运至市政部门指定场所统一处理。
3、运营期环境影响及措施
(1)废气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在生产整个工艺过程中产生废气、废粉,但经过生产线回收系统出来后能达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环境基本无不良影响。
本项目生产线采用集中回收系统:多单元小旋风+滤芯、大旋风+布袋二级回收、脉冲滤芯回收等多种回收形式。经回收处理后无废气对外排放。
(2)废水影响分析
该项目无生产废水排放,排放主要来自职工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地埋式污水一体机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
(3)噪声
该建设项目由于使用部分机械加工设备及通风设备,有一定噪声。但厂区周围人口密度较小,并且设备绝大部分安装在车间内,通过厂房的隔挡和距离的衰减,对声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
主要噪声源防治措施是:
(1)从源头治理抓起,在设备选型订货时,首选运行高效、低噪型设备,在一些必要的设备上加装消音、隔声装置,以降低噪声源强。
(2)设备安装时,先要打坚固地基,加装减振垫,增加稳定性减轻振动;对于噪声强度大的设备,除加装消音装置外,要单独进行封闭布置,尽可能远离厂界。
(3)厂区平面布置应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注重休息区、办公区与生产区的防噪间距。
(4)在车间厂房设计建设过程中,对噪声源比较集中的车间,门、窗、墙壁要注意使用吸音材料,安装吸声结构,保证厂房的屏蔽隔声效应。
(5)在厂区内大面积绿化,在厂界、车间等重点目标周围栽种防护林,营造一个生态化的工作生产环境。
十一、项目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分析
项目达产后年增加销售收入2.2亿元,利润3200万元,上缴税金1100万元及解决就业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