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池上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池上镇创建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发文机关
池上镇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池政发〔2022〕48号
索引号
11370304004234015Q/2022-5245431
成文日期
2022-05-17
发文日期
2022-05-29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有效性
有效
池上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池上镇创建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
池政发〔2022〕48号
各村:
现将《池上镇创建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工作推进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池上镇人民政府
2022年5月17日
池上镇创建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
工作推进方案
为全面提升池上镇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按照省市区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的要求,结合我镇环境特点和产业发展基础,我镇成功纳入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按照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导则(试行)》通知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创建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为载体,不断完善旅游民宿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民宿服务环境、提高旅游民宿服务水平,形成以民宿业态为特色产业,以民宿品牌为核心吸引,以民宿体验为主要消费方式,以民宿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带动乡村旅游多业态发展的一种新型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
二、创建时间
池上镇创建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
(一)启动突破年(2022年度)。成立创建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实施方案。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照《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导则(试行)》创建标准组织开展全面评估,梳理难点事项和薄弱环节,列出问题清单,部门立足职责合力突破。
(二)创建验收年(2023年度)。邀请上级业务部门对我镇创建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进行指导和初审,根据初审意见建议及时开展整改。根据创建工作要求集中整理创建申报材料,保质保量完成创建申报任务。全面发动,做好创建现场充分的准备工作,迎接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验收评定。
三、创建重点
(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1. 推动旅游民宿规划编制。我镇现有旅游发展规划已不适用于当前发展形式,需进一步明确旅游发展定位,编制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将旅游民宿发展列入全域旅游规划中,全盘谋划池上镇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发展方向,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层次有序、差异发展的产业布局。
2. 推动旅游交通全覆盖。在池上镇现有至机场、高铁站、火车站、客运站的公共交通线路基础上,协调推进临临高速建设项目,为游客提供更为便捷的交通服务;完善提升辖区内通景道路的通行质量,抓好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点道路互通互联建设,完善风景道、骑行专线等慢行游览通道,构建便捷旅游交通网络。
3. 推动旅游厕所全覆盖。依据我镇重点景区、旅游民宿、乡村旅游点分布情况和接待人数,合理规范旅游厕所的分布数量,完善旅游厕所标识,提高旅游厕所利用率;改造提升重点区域、重要景区旅游厕所,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文化氛围,提升旅游厕所的服务质量;健全旅游厕所的服务管理机制,鼓励各涉旅企业参照旅游厕所A级建设标准提高旅游厕所服务管理水平,推进厕所革命深入开展。
4. 推动旅游标识系统全覆盖。加快道路旅游导示牌规范化建设,完善我镇高速公路、省道、县乡道等道路旅游导示牌系统;结合我镇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民宿等游客集中区域分布情况,酌情增加镇域全景图分布数量;引导重要景区、乡村旅游点完善景区全景导览图及重要景物介绍牌;在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等重点涉旅场所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建立位置科学、布局合理、指向清晰的旅游标识体系。
5. 推动旅游智慧服务全覆盖。建立全面的旅游公共信息和咨询服务体系,支持、鼓励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建设旅游信息服务线上平台、线下网点和旅游驿站。推进智慧景区、智慧乡村旅游点建设,提升文旅企业智慧化服务水平。
6. 推动旅游公共服务全覆盖。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服务职能,增加旅游商务包车及旅游公交专线,增强旅游集散中心的交通集散功能;加强对各交通集散点、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的游客服务中心(点)效能提升工作,完善其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各涉旅企业参照A级景区停车场设置标准,提升景区停车场的服务管理水平。
(二)建设乡村旅游地方特色
1.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乡村振兴集群片区、民宿集聚片区为依托,民宿与景区、乡村一体化发展,全力建设环鲁山旅游民宿集聚区;大力培训各类乡村旅游类专业人才,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引导农民就近就业,参与旅游服务,促进旅游消费,依靠旅游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 强化核心景区带动效应。立足自然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擦亮生态旅游、旅游民宿品牌。发挥鲁山国家森林公园核心景区的带动效应,整合周边旅游民宿、特色商品、研学体验、休闲生态等资源,通过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形成池上区域旅游特色、产品特色、服务特色,增强整体旅游竞争力。
3. 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乡村旅游重点镇村、景区化村庄建设,不断完善服务配套设施、丰富产业内涵、提高旅游品位、提升服务水平;鼓励优质文旅企业积极创建国家旅游景区、省级旅游示范基地等旅游品牌;激发夜间消费潜力,在重点景区景点打造文化夜市、旅游演艺等夜游项目,主要景区景点和具备条件的文体设施根据公众需求延长夜间开放时间,推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
4. 培育旅游新业态。依托鲁山、中郝峪、聂家峪、泉子、上小峰等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山岳型、田园型、生态型,文化型主题民宿;推动互联网、AR、VR、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重点培育特色乡村自驾体验游、特色研学教育游等品牌;不断丰富文化创意、农副产品加工,养生养老等综合业态。
5. 推动旅游项目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建立全镇旅游招商项目库,利用各类旅游展会和推介会等平台,宣传推介本镇旅游招商项目。做好在建旅游项目服务工作,帮助项目实施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强化文化和旅游发展用地保障,对纳入省市区重点项目清单的文化和旅游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零星分散的乡村旅游设施可使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布局建设;支持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旅游项目。
(三)完善旅游民宿服务要素配套
1. 加强旅游民宿行业管理。推进旅游民宿标准化建设,推行旅游民宿行业标准,引导文旅企业按照标准进行建设。
2. 提升住宿业态发展水平。合理发展高星级酒店,规范发展经济型酒店,鼓励发展特色主题民宿。支持主题酒店、特色民宿、房车露营地等建设,实现旅游住宿接待多元化。精心打造星级民宿,树立样板和标杆,依托中郝峪、泉子、聂家峪等乡村旅游点实施精品民宿示范工程,提升环鲁山旅游民宿品牌影响力。
3. 丰富休闲娱乐内容。依托池上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传承与保护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适时推出“文艺演出进景区”文旅融合演艺活动,不断挖掘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各类文艺活动;鼓励非遗项目进景区,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传承发扬非遗文化,创新旅游节庆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引爆我镇旅游市场,不断提升我镇文化旅游知名度。
4. 完善旅游志愿服务体系。依托各村新时代文明社会实践站,加强旅游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建立旅游志愿服务工作站,开展志愿服务公益行动,提供文明引导、游览讲解、信息咨询和应急救援等服务,打造旅游志愿服务品牌。
(四)优化旅游民宿绿色发展环境
1. 加强资源与环境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推进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力度;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旅游景区、旅游村环境卫生治理,全面优化自然生态环境、乡村旅游环境;提升乡村建设品味,加快建设公园游园、乡村绿道、生态廊道、田园综合体等,打造全域公园乡镇;推进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名街、名人故居等建设;落实“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垃圾分类等工程。
2. 强化旅游安全工作。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实现文明旅游、安全有序。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安全保障措施,努力消除安全隐患,在重要节点开展安全大检查,充分发挥我镇文化旅游安全生产委员会作用,形成安全管理工作新常态。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依法维护旅游市场稳定合理发展,实现旅游市场“安全、秩序、质量、效益、文明”的目标。
3.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立旅游市场的推进和协调机制,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明确涉旅各单位在规范旅游秩序方面的职责,协同配合;实施“游客满意度工程”,建立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及“黑名单”制度;积极运用12345政府服务热线以及微信公众号、热线电话、咨询中心等多样化手段,建立高效便捷畅通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不断提高旅游投诉的结案率、满意率。
4.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督促涉旅企业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推行规范化服务;加强导游员队伍建设,提升导游服务能力;定期举办文旅从业人员业务培训班等活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五)推进旅游民宿宣传营销推广
1. 打造地区品牌,构建旅游形象。全方位立体化推广“生态宜居·魅力池上”地区形象,全力提升环鲁山旅游民宿品牌形象,加强对池上旅游形象的整体营销和旅游民宿品牌的整合推广,形成我镇民宿集聚区特有的IP,提高我镇旅游民宿的品牌辨识度,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2. 完善旅游民宿营销体系,推动客源互送。设立旅游民宿营销推广专项资金,制定旅游民宿市场开发奖励办法,全面开拓旅游民宿市场;广泛开展区域合作推广,创新推广方式,积极参与省、市、区在省内外举办的各类旅游推介活动;积极引导建立以政府发起、协会主导、企业运营的旅游营销联盟,完善旅游民宿营销体系,实现平台共享、渠道共用、客源互送。
3. 整合媒介资源,创新营销模式。创新举办各类旅游节事活动,继续举办“杏花节” “桃花节”“大樱桃采摘节”“板栗文化艺术节”等有特色、效果好的节会活动,丰富池上旅游内涵;扩大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新途径在宣传推广中的运用,借力主流媒体、网络媒体、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及智慧旅游电商体系,整合全媒体、全领域营销资源,搭建高效、精准的池上旅游宣传营销总平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镇党委、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将争创环鲁山旅游民宿集聚区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到全镇总体发展战略整体推进。成立环鲁山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实施方案,全力推进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
积极落实省、市、区关于创建民宿集聚区工作要求,用好用足相关奖补及扶持政策,完善旅游奖励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各类资金参与旅游民宿建设,加大对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统筹保障旅游民宿发展的旅游用地需求,年度土地供应量应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保障和落实特色旅游民宿用地指标;健全旅游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推进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旅游人才的培训力度,提升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为我镇旅游民宿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服务环境。
(三)营造创建氛围
激发全民参与热情,把宣传工作贯穿于旅游民宿推进工作的全过程,采取多种形式,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与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相结合,线上和线下互动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形成宣传声势,及时宣传我镇创建工作进展与成效,进一步激发参与热情。
附件:池上镇创建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
池上镇创建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
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张 浩 镇党委书记
贾友斌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徐广瀛 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
毕京涛 镇党委副书记
成 员:马昌华 镇人大主席
张 斌 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区监委派出池上镇监察室主任
孙 帅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鹿传慧 镇党委委员
相启龙 镇党委委员
王富久 镇党委委员
铉 律 镇政府副镇长
伊善伟 镇政府副镇长
王 凯 镇政府副镇长
王晓斐 镇人大副主席
刘 帅 镇党委委员(挂职)
赵新勇 镇综治中心主任
杨卫国 镇副科级干部
李 辉 镇安全生产监管和环境保护办公室副主任
张 洋 镇综合执法办公室副主任
徐 琪 镇纪委副书记、区监委派出池上镇监察室副主任
李乃滨 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孙敬臣 镇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王 政 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
李 鹏 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王同业 镇文化旅游发展中心主任
牛占月 上小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福美 中小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刘维忠 下小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 斌 甘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赵 原 李家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管向东 鹿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李昌平 王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翟 浩 上郝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赵东强 中郝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田刚 下郝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赵汝卫 西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明柱 东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张照军 西陈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 峰 东陈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康成新 小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黄元才 聂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尹奉明 大里村党支部负责人、村委会主任
黄元志 陡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赵 增 七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花瑞永 花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吉新 赵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张平信 吴家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窦金峰 店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赵汝彬 车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李玉亮 板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袁长德 大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 斌 冯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张世学 营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戴本田 李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文田 东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苏守学 东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李玉敬 紫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 华 代家村党支部负责人
翟修海 石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李玉家 大马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赵东锋 虎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姬金清 西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吴圣霞 泉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张维连 雁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李 成 北场村村委会负责人
赵新贵 韩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世田 池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吴圣峰 杨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包成林 北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鹿传慧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张洋同志兼任副主任,镇文化旅游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为成员,负责落实推进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工作。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