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白塔镇
标题: 白塔镇地名故事连载|南万山村与古瓷窑
索引号: 11370304004218090Y/2024-5424800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1-18 发布机构: 博山区白塔镇

白塔镇地名故事连载|南万山村与古瓷窑

发布日期:2024-01-18
  • 字号:
  • |
  • 打印

       南万山村位于白塔镇政府驻地以东4公里处,西依东顶山,北邻北万山村,东与东万山村接壤,南与城东街道毗连。万福路经此。据《胡氏族谱》载:“始祖自元代至元年间,由枣强迁来淄川岳阴庄。祖自岳阴迁居南万山。”村西及南岭发现的宋代古窑址,表明北宋年间,此处已有村落。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淄川县志》载:村名为“万山”。清顺治五年(1649),南万山重修关帝庙碑文记载:村名为:“南万山村”。清康熙九年(1670)《淄川县志》载:“万山庄在县南三十里,以群山环抱故得村名”。因村处在北万山村之南,故名“南万山村”。

       南万山古瓷窑址位于村西南 120 米处,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淄博市文物志》载:“南万山古瓷窑址,位于博山区海眼乡南万山村西及村南山岭地上,南北约 250 米,东西约 140 米,总面积 35000 平方米。”在该窑址断崖上有三处窑炉残迹,直径约2米。窑址内散布有大量的白釉及白地黑花瓷片和残破窑具。胎质以白胎为主,亦有红胎。器类简单,均为生活用具,如碗、盆、罐、瓶等。造型工艺具有明显的元代风格。新中国成立后,南万山村民在建房和深翻土地时,陆续发现多处窑炉遗迹,并多次挖掘出完整瓷器。如 1967 年,村民陈利恩在家里挖地窖,挖出了10余种瓷器,有罐、坛、盆、碗。瓷器完整如新,没有丝毫破损。这部分器物被送缴淄博市文物馆收藏,文物馆并给陈利恩颁发了证书。南万山村委会为保护古瓷窑址,在窑址保护碑处,划出地片,栽种柏树,并教育村民树立文物保护意识,自觉加强对古窑址的保护和管理。

       南万山村还现存有建于清末咸丰年间古围墙。清朝末年,政局混乱,匪患四起,民不聊生。为保护村民能安生度日,抵御匪患,在乡里韩德善的倡议下,全村合力修建围墙。于咸丰元年春季奠基动工,至咸丰五年(1855)冬季竣工,历时5年。古围墙环村一周,南北长520米,东西长236米,墙高8.6米。墙底宽 3.6米,上宽1.8米,总砌石17554立方米。石料取材于当地砂石、石灰岩石。围墙设南、北、东三个大门。北门上端建观音阁一座,峭壁飞檐,尤为壮观,实为古建筑典范,成为山乡一景。观音阁匾额“奎阳保障”四个苍劲楷书大字,系里人韩德善所书。旧阁“文革”时被毁,新阁于1992年按原样重修。东、南二门设炮台、哨所,备有土枪铁炮,射程可达3公里。城门高3.2米,宽3.8米,全采用硬质木料做成,正面用铁钉镶嵌。围墙工程总用工日 22 万多个,费用按当时人口、土地分摊。因建围墙,南万山共卖出土地 100 余亩。围墙建成后,曾刻石纪念。据碑文记载,总经理为韩德善,总账房为南松魁,碑文由北万山村秀才张鸿书撰写并书丹。此碑“文革”期间被毁。20 世纪 60 年代后,由于村庄人口剧增,村民建房不断向四周扩展,围墙逐年被拆除,现仅剩三段。

       现如今,南万山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着力落实村民关注的民生实事。提升改造了村北门阁老街,对老街大街小巷1000平方米道路实现了水泥路面硬化,打造地名文化老街,宣传地名文化;完成村内绿化500平方米,建设村内公园建设及周边景观;每周六组织村两委、志愿者队伍着重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在全村村民和党员同志的积极配合下,打造了生态优美、环境怡人、道路畅通、生活便利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