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政府办公室
标题: 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对区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4016号建议的答复(关于打造文化、旅游相融合特色城市的建议)
索引号: 113703040042180156/2020-2041805 文号:
发文日期: 2020-11-04 发布机构: 博山区

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对区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4016号建议的答复(关于打造文化、旅游相融合特色城市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0-11-04
  • 字号:
  • |
  • 打印

岳晓慧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文化、旅游相融合特色城市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文化旅游业的关心支持。近年来,博山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促进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教育、体育、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文化旅游业在城乡经济社会、产业振兴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推动政府与市场、居民与游客共建共享,人与自然互惠互利。区文化和旅游局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以陶琉文化为载体,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人立文创依托4A级旅游景区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为载体,转型推出研学之旅,向大中小学生专门开设研学之旅,每年接待研学团队200余个,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典型代表,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以传播琉璃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胜地。西冶工坊借助电视连续剧《绿水青山带笑颜》的拍摄,知名度急速上升,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现场学工艺、看产品,从单一的挖掘传播琉璃文化,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成功组织中郝峪乡村记忆馆、焦裕禄故居、原山艰苦创业基地等旅游企业申报研学旅行基地,力争将我区建设成为省内知名的红色、工业、美食、乡村研学行旅游目的地。在山东博物馆举办展期三个月的《琉光溢彩——博山琉璃文化展》,共展出琉璃艺术精品400余件,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0余万人。研究成立博山区旅游商品研究协会,指导金祥琉璃、大韵坊七彩瓷研究院摘得2019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一金两银。

(二)以重点项目为龙头,增强文化旅游业发展后劲。实行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挂包制度,定期调研、现场办公,做好指导督促和协调服务工作。跟踪服务陶琉古镇项目,制定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办理项目环评、土地征收手续,完成接待区域房屋拆除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北场花海、红叶柿岩、岜山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九龙峪山地公园等重点在建项目,实行台账管理、压茬推进。做好乡伴集团等各大投资主体的对接服务工作,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推进江苏元初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淄博遇园项目落地。积极做好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申报工作,推动相关项目落地开工。

(三)以公共文化为载体,为发展旅游营造文化氛围。博山区文化惠民艺术季品牌作为全省典型经验受到省文旅厅副厅长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深度推广。积极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2019年度共送戏下乡282场,送戏曲进校园10场。累计完成30家“5+N”模式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的建设。积极组织18个项目,成功申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项目个数和通过率均为全市首位。以人立城市书房开馆为契机,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和读书推广活动,加快一镇一书吧、一村一书屋建设,着力打造“15分钟阅读圈”。博山区文化馆少儿合唱团获第十五届中国合唱节中获得童声组银奖,是淄博市所有合唱团体有史以来获得的最高奖项。

(四)以特色优势为翘板,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发挥龙头景区带动作用,挖掘颜文姜祠等资源,鼓励、引导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聚力打造郝峪片区、三水源片区、五阳湖片区等乡村旅游集群片区,依靠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建立工业旅游资源数据库,指导金祥琉璃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依托西冶街、易达广场、三水源生态旅游度假区等试点街区,营造宜商宜游的氛围,形成集美食、娱乐、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夜间休闲街区。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夜间消费活动,延长城市书房、博物馆及各类文创企业开放时间,增加影院夜间放映场次,丰富夜间文化演艺活动品类,策划组织戏曲、音乐、演唱会等各类展演,提高博山“时尚气质”和“活力指数”,形成“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的良性互动态势。

(五)以宣传推广为抓手,铸造博山文旅特色品牌。强化平台思维,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以此全面启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形成建设文旅之都的浓厚氛围。围绕来博山“赏美景,观琉璃,品美食,购特产”主线,打造特色旅游节庆品牌。组织“千家旅行社进淄博”踩线营销活动,发布“博山陶琉文化之旅”“红色研学之旅”“生态休闲之旅”“乡愁美食之旅”4条精品旅游线路。成功举办禹王山居新春民俗文化大集、上瓦泉草莓采摘节、莲花山新春灯会、杏花节、开元溶洞樱花节、猕猴桃旅游文化采摘节、“齐风乡韵”乡村音乐会节等节庆活动10余次。学习“故宫”模式,研发文创产品,推出一批具有博山文化元素、地域特色、包装精美、绿色便携、统一标识的旅游纪念品,筑牢博山记忆。

(六)以安全监管为保障,使文化旅游市场繁荣有序。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实现文明旅游、安全有序。2019年度累计派出安全检查组30余次,检查旅游企业70余次,检查安全隐患8处,全部整改完毕。开展专项执法行动22次,出动执法人员564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282家次,立案9宗,结案9宗,罚没收入3.7万元。推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统一行使文化、旅游、文物、出版、广播影视行政执法职责。重点开展打击“不合理低价游”“零负团费”等行业焦点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依法维护旅游市场稳定合理发展。持续做好扫黑除恶、扫黄打非专项斗争工作,妥善处理各类投诉,及时化解矛盾,实现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秩序、质量、效益、文明”的目标。

下一步,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动力,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导向,打造博山特色网红打卡地,推动博山文化旅游走在全市前列。

(一)提升品质,发展精品旅游产业。因地制宜,不断完善游客咨询中心、停车场、旅游道路、旅游标识系统、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在我区文旅产业内部促进文化与文化、旅游与旅游以及文化与旅游元素的深度融合。重点做好陶琉产业与孝文化、红色文化的融合,开发以陶琉为载体的孝文化、红色文化文创产品,并实现产品的小型化、规模化和平价,以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做好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衔接与配合,培育产品多元、业态丰富,配套设施完善的精品旅游产业。

(二)聚焦聚力特色网红打卡地建设。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通过网络评选、群众投票、专家评议等方式推选博山特色网红打卡地,并向社会公示。对评选出的网红打卡地进行集中包装打造,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通过抖音、微信、微博广泛宣传推介,形成网红爆点。

(三)跟踪服务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对不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红线限制,能落地的优质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排队,集中资源,加大对岜山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陶琉古镇、三水源生态旅游度假区、红叶柿岩等重点文旅项目指导力度,做好跟踪服务,全面支持做大做强。

(四)深挖特色优势,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一是加强我区文旅产业内部的串联和宣传,培育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康养等多业态融合的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线路;二是不断完善文旅企业各项配套设施,依托博山国家级文化出口基地品牌,在吸引周边地区文旅产业以及国内外企业入住博山的同时,与相关企业做好了合作,进一步丰富博山文旅产业市场主体,推动我区的文旅产业走出淄博,走出山东。

(五)高效整合资源,铸造博山文化旅游特色品牌。以建设省内市场高度认可的“文旅博山”目的地品牌为目标,将“文旅博山”打造成我区的城市名片。围绕来博山“赏美景,观琉璃,品美食,购特产”主线,打造特色旅游节庆品牌。丰富陶琉文化之旅、红色研学之旅、生态美食之旅和乡愁怀旧之旅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内容,增加非遗和康养元素,充实文旅之都品牌内容。鼓励博山文旅企业走品牌发展的道路,培育省内知名的优势文旅企业和产品品牌。利用《绿水青山带笑颜》电视剧热度,将博山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陶琉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等打造成为省内外精品旅游品牌。

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