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政府办公室
标题: 博山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质效” 新闻发布会举行
索引号: 113703040042180156/2024-5442681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3-26 发布机构: 博山区政府办公室

博山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质效” 新闻发布会举行

发布日期:2024-03-26
  • 字号:
  • |
  • 打印

image.png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博山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质效”新闻发布会。

今年以来,博山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不断提升科技供给能力,助推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方便大家了解和报道相关情况,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博山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周晓霞同志,博山区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张芹同志请他们向大家介绍博山科技创新工作总体情况和特色亮点工作,并回答记者朋友提出的有关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省新闻媒体驻博山记者站以及区融媒体中心的各位记者朋友。

现在请博山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周晓霞同志发布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质效”相关情况。

博山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周晓霞: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博山区积极统筹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创新需求,突出工作质效,实施科技顾问、科技副总、科技专员等一批创新做法,有效打通了科技与产业藩篱,为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产业效能,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化现代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2024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将服务产业发展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聚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

加快引领传统产业提档升级。重点围绕电机、泵、耐火材料、汽车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需求,探索建立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图谱”“项目清单”,集中在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及成套装备等方面突破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围绕健康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钙钛矿等领域,强化政策集成、金融赋能、场景驱动、沿链招引,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示范工程,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引领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强化未来产业源头创新,聚焦元宇宙、人工智能、未来网络、深海空天等领域,以“科技招商”抢占未来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聚力推进科技能力提升攻坚突破

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成长规律,强化链条式培育工作机制,积极配套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普惠性创新政策体系,持续推动科技型企业队伍群体量质齐升。聚焦研发投入占比、复合增长率、市场占有率、核心“硬科技”等核心要素,组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开展分类评价,精准分析企业创新数据,实现重大项目、科技金融、能力提升工程等政策精准定向推送,助力企业实现差异化快速增长,以科技型企业群体规模优势赋能产业不断提升创新能级。

三、聚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攻坚突破

支持骨干企业联合中小企业、高校院所等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省市创新平台。抓好东佳、华成、工陶、颜山泵业、鲁耐窑业等6个实验室11项在研课题建设,深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对接,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力争年内新增5家省级创新平台、5家市级创新平台。

四、聚力推进科技交流合作攻坚突破

聚焦重点产业链薄弱环节、技术瓶颈和发展需求,以构建产业技术供给体系为重点,明确创新链“补链、强链、延链”点及技术发展方向,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持续深化与高校院所的合作交流,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难题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育、产业项目招引等,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优化完善“科技顾问团”“科技副总”工作机制,组织“高层次专家博山行”“名校科技合作直通车”等产学研活动,分领域进行产业研究、把脉问诊,为企业和专家搭建沟通合作桥梁。年内组织专题产学研活动2场以上,达成合作意向10项以上。

五、聚力推进科技人才引进攻坚突破

贯彻落实好“淄博人才金政50条”,围绕主导产业,突出“高精尖缺”,坚持人才引进高端导向、人才配置市场导向和人才服务精准导向,强化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建设,构建要素联动的人才引育体系,实现紧缺人才靶向引进。持续推进“揭榜挂帅”产业引才活动,通过市场化手段,引进一批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将才”和为我区产业迈向中高端精准规划的“帅才”,助推产业链整体迭代升级。力争年内组织申报国家高层次人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淄博英才计划等人才项目5个,市级以上外专项目3个,引进外国专家2人以上。

六、聚力推进科技金融攻坚突破

搭建“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服务平台,落实“科技成果转化贷”政策,完善银企对接服务机制,定期组织科技专题银企对接会,鼓励银行推出更多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年内力争帮助企业申请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亿元以上。

今年,博山区将强化“大科技”思维,坚持把有效引领和推动产业发展作为一切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具体工作放到科技服务产业的大环境、大链条下去谋划,优化部门协同,更多的体现对创新资源的统筹和对科技政策的集成。聚焦企业创新需求,树立“大服务”意识,积极打造全周期政策支持、全要素集成保障、全方位服务的工作机制,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

(一)科技型企业培育对于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请介绍一下博山区在培育科技型企业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这个问题请博山区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张芹同志回答。

区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张芹:

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我们坚持把培育科技型企业作为提升创新效能和发展质效的首要举措。一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培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聚焦研发投入占比、复合增长率、市场占有率、核心技术等要素,定期分析、精准指导,对不同创新基础的企业群体采取差异化培育提升措施。成立科技型企业服务站,筛选政和科技等5家服务机构,聚焦知识产权、研发费用、创新项目、融资贷款、财税整理、综合服务等六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关键问题,提供全方位指导服务。二是强化科技创新政策保障。围绕企业研发创新关键节点全面梳理创新政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带着政策去、带着办法去,征集企业需求,精准做好政策辅导,推动落实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创新券补助等政策支持,实现重大项目、科技金融、能力提升工程等政策精准定向推送,助力企业实现差异化快速增长,以科技型企业群体规模优势赋能产业不断提升创新能级。三是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宣传。编印《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流程及标准汇编》,直击要点,去繁化简,帮助企业更快、更好、更全面地享受政策。举办综合各类政策专题培训会,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

请继续提问。

(二)我听说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可少抵押或免抵押,还能享受贷款贴息,请问贷款该如何申请?

这个问题请博山区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张芹同志回答。

区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张芹:

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是指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的用于支持企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及其他科技创新活动的贷款。2023年,全区累计为37家企业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共1.75亿元。

按照现行政策,符合以下3个条件可以申请贷款并享受贴息政策:①当年在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②贷款在科技部门完成备案。③贷款必须用于企业研发创新活动。

贴息条件及标准:贷款完成还本付息后,根据实际支付贷款利息的40%进行贴息,每家企业最高可享受50万元贴息政策。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进一步优化“科融信”金融服务平台功能,丰富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宣传推广,我们也将持续对接关注,及时发布最新的科技金融政策。

(三)我们企业在开展创新活动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乏人才。企业自有技术人员学历普遍不高,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也招不到,导致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提升方面进展缓慢。请问区里在促进产学研合作方面有哪些计划。

这个问题请博山区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张芹同志回答。

区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张芹:

确实如你所说,受区位因素、工资水平等影响,高层次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在我区较为突出,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区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瓶颈。为帮助企业解决引才困难,2024年我们计划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开展“科技副总”聘任工作。鼓励企业选聘市内外高校院所博士学历或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家、教授到企业兼任技术副总或副总工程师,和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

二是组织产学研活动。今年,我们计划组织2场专题产学研活动,为企业和高校院所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目前,我们正联合各镇办面向全区企业开展技术难题和人才需求征集工作。有针对性的链接对口的高校院所和专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

三是开展科技顾问服务活动。去年,组建了由52名专家组成的“博山区科技顾问团”,为我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智力支撑。今年我们将继续发挥科技顾问的作用,依托科技顾问背后的“校友圈”“学术圈”等资源优势,积极帮助链接优势创新资源,满足全区科技创新需求。

另外,我市还有“人才金政50条”等人才政策,对人才引育工作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企业在人才引育工作中如满足政策支持条件,我们一定会全力推荐,积极协助做好政策落实工作。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提问就进行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需要了解的内容,可以在会后联系咨询博山区科学技术局办公室。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本场发布会的关注和报道。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