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揭短亮丑、红脸出汗------域城镇亮出环境整治“红黑榜” | ||
---|---|---|---|
索引号: | 113703040042188407/2021-5146820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1-04-01 | 发布机构: | 博山区域城镇 |
4月1日,域城镇召开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现场观摩点评会。各村、社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包村干部对域城镇首批7个村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现场观摩点评,根据实地观摩情况打分排名。随后召开域城镇城乡环境整治现场观摩点评总结分析会,对观摩中发现的问题揭短亮丑,红脸出汗,倒逼环境整治见成效。
过去一年多,域城镇动员全体党员干部作为本次大整治大提升行动的主力军,各村(社区)统筹安排、加大力度,与镇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紧密配合,真正把这项工作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努力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在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即将收官交账中,由第一季度的全市排名倒数追到了第四季度的名列前茅,谱写了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的新篇章。
01 抓住“分片包村”这个重点,让干部带头有模样、指挥有力量
实行“领导干部分片督导”责任制,全镇划分为5个片区、66个村居网格,镇主要领导担任片长,各村居书记、主任担任网格长。组织五个片区,针对“四大堆”、裸露土地、路域环境、河道卫生等13个方面问题进行互查打分,地毯式排查各村居网格内环境问题,对每个问题进行督办整改。通过“五片互查”工作模式,逐步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使整治工作常挂于心,常抓在手,确保工作深入持续开展,取得实效。
村内包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内的所有农业农村工作事务由驻村干部全面负责,达成包村干部与村的紧密连接体。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坚持干部带头,群众向党员看齐,党员向干部看齐,小组对村委会负责,村委会对乡镇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干部、党员、村民齐动手,共同参与环境治理。
02 抓住“管护到人”这个要害,让村民干有方向、学有榜样
域城镇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建设力度,针对不同村庄,结合村民的意愿采用不同的保洁管理模式,稳步推进村庄河道、道路、绿化、垃圾和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紧紧抓住以片区为单元、以户为管护主体的运作模式,根据村庄地形特征和居住情况,将村庄划分成若干片区,形成家家户户有“责任田”,男女老幼皆是“管护员”的大网格化、全领域局面。
严格落实每家每户房前屋后“五包”责任。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使环境卫生整治成为村民的“法典”,让全体村民共同遵守共同约束。
为保证工作抓出成效并有效统筹落实,建立巡查评分通报机制、表扬曝光机制等,形成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督查、有通报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实行“周督查、月通报,季考核”,让干得好和干不好清清楚楚,待遇境地天若两隔。
03 抓住“红黑公榜”这个关键,让先进者有激励、懒惰者无地自容
通过正面激励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式,推行“红黑榜”考核制度,激发各村(社区)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宣传表彰先进、鞭策督促后进,营造人人参与整治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
重点围绕“四大堆”、残垣断壁、村内道路硬化不到位或破损严重、秸秆、杂草、垃圾禁烧工作不彻底,焚烧痕迹随处可见等方面,以村(社区)为单位,由全镇66个村居(社区)书记主任、镇包村干部参与打分,按照分批分次的方式,每两个月对7-10个村(社区)的卫生整治情况开展评价,评价正面的列为红榜,评价负面的列为黑榜,并在全镇环境整治工作会上公布,让红榜者“露脸”,让黑榜者“红脸”。每次检查黑榜的前两名,继续参加下次环境整治现场观摩,让落后村揭短露丑,红脸出汗,无地自容,倒逼相互监督,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通过正面激励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式,推行“红黑榜”考核制度,激发广大村居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宣传表彰先进、鞭策督促后进,营造人人参与整治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
域城镇党委书记刘持庆在会上强调,目前域城镇存在镇域内各村(社区)环境整治水平差距大,整治程度不平衡的问题,同时部分村(社区)书记、主任政治站位不高,对环境整治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各村居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群众易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主题宣传活动,广泛调动群众积极性,引导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到大整治大提升行动中来,鼓励成立符合村情的“朝阳大妈”队伍,在积极整改提升的同时,注意保护维持自己的劳动成果,形成人人关心城乡环境、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