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的建议 》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文旅产业发展的关心支持。近年来,博山区坚持文化赋能,聚焦全域旅游,深耕“文旅+”和“+文旅”,文旅融合蓬勃发展,博山从百年老工业基地变成了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子。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发展思路。坚持书记、区长双组长抓文旅,全域旅游连续9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区委区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文旅工作。2023年3月17日,在“淄博烧烤”出圈的关键时期,抢抓机遇、巧借东风,举办全区文旅发展大会,建立景区、餐饮、住宿三个联盟,引领产业抱团发展,稳稳承接淄博流量。今年3月26日,经过广泛调研、系统谋划,再次举办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主题更突出、定位更聚焦、思路更清晰,就是要大推旅游、大搞产业,将博山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成立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全域旅游工作专班、陶琉工作专班、预制菜工作专班,每个专班由一名大班子领导牵头,压实各部门单位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完善文旅重点项目领导挂包责任制,坚持问题直报,无事不扰,有事必到。组织13家A级旅游景区、55家餐饮单位、34家住宿单位,分别成立博山景区产业联盟、餐饮产业联盟和住宿产业联盟,互联互助、共建共荣。建立文旅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由4位分管区领导担任总召集人,下设13个工作专班,41个部门单位协作共同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工作落实落地。
2023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和30%。文旅领域全年共接待109个团队来博考察调研,荣获省级以上荣誉表彰38项。今年五一小长假,全区纳入统计系统的18个文旅企业(单位)共接待游客37万人次,同比增长267%。旅游综合收入2112万元,同比增长354%。红叶柿岩旅游区连续两年五一假期接待人数突破10万人,单日游客量达3.2万人,创历史新高。陶琉大观园接待人数连年增长、长红不衰,假期日接待游客2万人,总客流量和总利润比2019年增长20倍,博山文旅活力迸发、亮点纷呈。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全区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租车业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产业迎来新增长,全区宾馆酒店入住率达到78.9%。1—4月份,全区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经济运行良好,红叶柿岩和颜神古镇两家规上企业完成1362万元,同比增速39.3%。
(二)服务项目发展,加快品质提升。开展文旅产业建圈强链、文旅行业管理服务大提升两个行动,分别建立6个生态圈、建强12条产业链,从管理、服务、景区、餐饮、住宿、购物、监管等七个方面,实施21项措施,指导文旅企业提档升级。加速项目上新。以博山陶琉、山地石屋、工业遗存“三驾马车”作引领,分在建、策划两个板块,梳理文旅重点项目37个,重点调度服务20个,专班跟进服务,推进落地达效。齐长城风景廊道、东顶乡愁老街等11个市级重点文旅项目年度投资总额11.92亿元,1—4月份完成投资4.89亿元,完成率41%。2024旅游发展大会上成功签约12个文旅项目,为全区文旅项目建设增添新活力。精准招商引资。策划六大板块12个文旅招商项目,每年开展线上线下招商活动50余次,发挥厦门朗乡、山东文旅等已入驻企业的辐射带动优势,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构建“政企联动、互促双赢”的新型招商模式。与上海盛阳伍月、浙江余姚赛格特、携程集团等企业达成合作,签约落地全域旅游元宇宙项目,开辟文旅产业发展新赛道。
(三)激活消费市场,强化宣传推广。持续擦亮“陶风琉韵 休闲博山”的闪亮名片,稳稳承接“淄博烧烤”的火爆流量,博山美景美物霸屏热搜,文旅项目顶流出圈,城市影响更加出众、形象更加出彩。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项目观摩会首站观摩走进博山,成功承办2023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齐长城)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区文旅项目效能和城市影响力全面提升。开通张店至博山8条旅游专线,开启全域全景、烧烤、早餐、博山菜、住宿、购物6张旅游地图,发布文创产品颜笑笑,公布陶琉新品和宠粉攻略,上线“畅游博山”微信小程序、开通抖音号直播宣传,全面做好宣传引流及服务保障工作。博山“放飞自我惬意乡村”之旅作为淄博市唯一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博山成功入选2023“多彩中国 畅游齐鲁”网红打卡城市、成功入选美食旅游目的地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二、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针对承载力功能不匹配的问题。开展文旅行业管理服务大提升行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着力解决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的问题堵点,变“痛点”为“亮点”,不断提高文化旅游行业管理服务水平。指导全区13个景区加快配套升级,按照《淄博市A级旅游景区品质提升行动方案》要求,从优化提升游客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旅游厕所、改造完善停车场、焕新内部游线等方面,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今年五一假期期间,红叶柿岩启用老颜神入口处停车场,新增车位500余个;鲁山将原高速路搅拌站改为临时停车场,新增车位600余个,并增加17辆景区内部观光车,解决停车压力;颜神古镇扩建停车场,新增车位200余个。全长31公里的齐长城风景廊道全面贯通,石门岭西片区通景道路畅通。
(二)针对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的问题。精心策划文旅活动,坚持“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题”,推出“邂逅春风·花蝶季、遇见夏爽·观星季、奔赴秋约·晒秋季、寻沐冬暖·民俗季”四季主题活动,持续激活文旅市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邀请各级媒体及旅游达人来博采风踩线,瞄准省内外客源地市场,走出去举办文旅推介会。用好“文旅博山”微信号、小程序、抖音号,针对各节点发布主题线路,积极与中视、携程、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合作,扩大博山文旅资源宣传推广力度。加快文创产品研发与销售,联合高校在博建立实训基地,吸收年轻力量,鼓励研发陶琉、红色、孝文化等文创产品。鼓励景区、博物馆推出文创IP,打造地域文创品牌。建立电商直播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销促产、以产促销。
(三)针对缺乏专业性人才支撑的问题。红叶柿岩在职人员135人,其中85后人员75名,平均年龄33岁,80%以上为大专学历,大部分是博山籍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少部分是外地优秀人才。颜神古镇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同济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10余所高等院校洽谈合作,持续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以扶持培育青年陶琉艺术人才。在陶琉产业方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建设陶瓷琉璃行业创业孵化平台,吸引优秀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制定陶琉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开展招才引智行动。加强专业院校建设,力争在博山设立一所以工艺美术为主要培养方向的山东陶瓷琉璃大学,推动“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2024年,全区文旅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区委“产业振兴、环境优美、群众满意”三大工作目标,按照12367总体思路,一手抓文旅繁荣,一手抓产业发展,强优势、补短板、优服务、兜底线,加快文旅高品质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个目标,即聚力将博山打造成为陶琉文化名城和休闲旅游目的地,塑造“陶风琉韵、休闲博山”城市IP。
两张名片,即充分发挥好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张国家级文化和旅游金字招牌,提升博山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驾马车,即充分挖掘博山“陶琉文化、山地石屋、工业遗存”三大特色资源的盘活和利用,策划实施37个市、区级重点文旅项目、11个文旅招商引资项目,形成亮点,做出品牌。
六大业态,即围绕陶琉、美食、研学、康养、民宿、乡村旅游等六大文旅业态,做好产业规划、项目策划、政策制定、龙头培育,形成六大文旅产业。加强国有文旅公司运营管理,深入挖掘整合文旅资源,推出一批营地游、假日游、采摘游、夜间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体验式消费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
七项重点,即紧抓文旅产业提振、景区景点品质提升、文旅智慧赋能、文旅赋能陶琉振兴、公共文化悦民服务、文旅企业安全保障、党建引领文旅提质等7项重点工作任务。开展景区品质提升年行动,建立文旅企业监管等级评定、红黑榜制度,完善景区景点“硬设施”,切实提升“软服务”。
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