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我区乡村旅游品质,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答复
博山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133123
建议人: 董文颖
主办单位: 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答复时间: 2024-06-12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董文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提升我区乡村旅游品质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文化旅游业的关心支持。近年来,博山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提升为目标,突出点上带动、线上突破、面上推广,全域联动创新融合,奋力构建起了博山大景区发展新格局。针对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区文化和旅游局开展了如下工作:

.坚持抓细抓实,让工作机制优起来

2023年3月17日,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召开全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制定出台《博山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博山区支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实施五大工程十六项举措,释放潜力、提振信心。组织13家A级旅游景区、55家餐饮单位、34家住宿单位,分别成立博山景区产业联盟、餐饮产业联盟和住宿产业联盟,互联互助、共建共荣。梳理形成“文旅政策工具包”,选派“文旅企业服务专员”,下沉一线精准服务文旅企业。今年3月26日,经过广泛调研、系统谋划,再次举办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主题更突出、定位更聚焦、思路更清晰,就是要大推旅游、大搞产业,将博山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成立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全域旅游作专班、陶琉作专班、预制菜作专班,每专班由一名大班子领导头,压实各门单位责,形成齐抓共作机制。完善文旅重点项目领导挂包责任制,坚持问题直报,无事不扰,有事必到。组织13家A级旅游景区、55家餐饮单位、34家住宿单位,分别成立博山景区产业联盟、餐饮产业联盟和住宿产业联盟,互联互助、共建共荣。

.聚焦龙头企业,让乡村民宿活起来

强化龙头打造。持续建设以颜神古镇为代表的工业遗存项目、以红叶柿岩为代表的生态观光项目、以中郝峪幽幽谷为代表的乡村旅游项目、以环鲁山旅游民宿集聚区为代表的精品民宿项目、以老颜神为代表的美食体验项目,坚持龙头项目引领带动,夯实文旅产业基础。环鲁山民宿集聚区以中郝峪、聂家峪、泉子等乡村旅游民宿为核心,通过发展高品质民宿,链接研学拓展、休闲度假等业态,打造特色民宿集聚区。原舍清芷民宿被评为山东省五星级民宿,溪园度假民宿、桂石山房民宿、宝泉上苑民宿、幽谷美宿民宿、红叶民宿被评为山东省四星级民宿。在环鲁山民宿集聚区和星级民宿的带动下,五阳湖周边、石门片区民宿逐步发展,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开展露营地、精品民宿建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住宿体验。

.加快品质提升,让民宿内涵优起来

指导各民宿经营单位从服务、配套、产品、运营四个方面提档升级,通过互动学习、实地观摩、案例引导、智库帮扶等方式,帮助一线人员练好内功、修好外功。发挥住宿产业联盟的重要作用,抱团取暖,融合发展。同时,挥文旅产业的拉动、渗透、催化功能,以“文旅+”“+文旅”为核心,融合全域全要素的人文、生态、环境、产业等基础和优势,促进文旅与民宿产业跨界融合、集成联动。将博山区独特的陶瓷琉璃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充分融合到民宿产业中,涌现出了人立琉璃艺术酒店、幽谷美宿、杏林民宿等特色民宿。开展“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民宿”活动,推动文化旅游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实现深度融合。

四.加强业务指导,让民宿经营规范起来

联合民宿所在的村、镇以及相关部门对星级民宿进行定期检查,督促民宿经营单位从安全、卫生、消防、服务品质等方面不断完善。对照《旅游民宿等级划分与评价》《山东省旅游民宿星级评定与管理办法》等指导符合要求的民宿积极创建星级民宿,规范管理运营,打造博山星级民宿品牌。

 

 

                                  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612

建议:1、打造新型乡村旅游业态。站在全域旅游视角,整合好淄河、泉河、五阳湖、猕猴桃、虹鳟鱼等特色元素,助推单一农产品采摘游模式向特色村镇、田园综合体、共享休闲农庄等国家政策主导的乡村游模式转变,着力打造一批农业生态游、亲子度假游、研学教育游、自驾露营游、乡村美食文化游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串联盘活镇域旅游资源。2、发挥好招商引资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旅游领域,引进专业旅游企业对传统乡村旅游服务及产品进行提升改造,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乡村特色精品景点、旅游线路、旅游商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激活乡村旅游经济持续造血功能。3、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推进旅游与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及生态修复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住宿、餐饮、停车场、公厕等旅游服务设施,重点改善通采摘园及景区景点的交通设施建设,突出解决乡村交通不畅的问题,加快乡村生态环境再造。4、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定期对乡村旅游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开展规范种植、旅游接待规范、餐饮住宿服务、食品安全、互联网销售等业务培训,组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外出参观学习,逐步把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养成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善于品牌管理、掌握线上营销知识的新型乡村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