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城市文化符号品牌打造的建议的答复
博山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
27
建议人:
主办单位: 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答复时间: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周意、刘传宗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城市文化符号品牌打造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文化旅游业的关心支持。博山区坚持文化赋能,聚焦全域旅游,文旅产业蓬勃发展,醉美画卷徐徐展开。博山从百年老工业基地变成了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百姓交口称赞,处处欢歌笑语,文旅融合给博山区未来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让传统产业看到了新的曙光针对加强城市文化符号品牌打造区文化和旅游局开展如下工作:

一、高质量举办文旅活动,提升博山全域旅游品牌影响力。

6月11日,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活动暨山东非遗购物节在博山区颜神古镇启动。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活动,安排了非遗市集、惠民消费券发放、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展示、非遗项目展演、“走近齐长城”媒体采访行、齐长城保护利用讲座、齐长城文化和旅游推广联盟座谈会、齐长城保护工作座谈会等各项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中国旅游报、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淄博日报、海报新闻、齐点淄博、鲁中网、文旅淄博、博山发布等多家主流媒体纷纷聚焦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活动暨山东非遗购物节启动仪式,对我区提升全域旅游品牌影响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做法广泛宣传。

二、加大推介力度,打造“五好”博山文旅品牌。

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体会议提出,围绕建设多彩活力的青年创业友好型城市,聚力打造“好学、好看、好吃、好玩、好创业”的“五好”城市。博山文旅紧跟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与大众网联合策划推出“五好”博山文旅专题宣传,从即日起到今年年底,分“好学”“好看”“好吃”“好玩”“好创业”五个专题,从博山美景、博山美食、博山陶琉、博山人文、文旅创业等多个角度全面介绍博山文旅资源。抓住全年最重要的文旅节点,促进文旅旺季持续升温。利用“文旅博山”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等宣传推介我区文化旅游资源,突出博山季节特色、重要节点、节庆活动和各类文旅元素,制作赏花攻略、清明踏青、夏季避暑、秋赏红叶、初雪美景、博物馆、民宿、美食等专题微信,通过各级媒体广泛转发,提升博山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三、推出“乐游博山”主题线路和专题攻略。

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连续两年推出“乐游博山”专题。2021年“五一”假期设计推出红色研学之旅、陶琉文化之旅、生态休闲之旅、美食休闲之旅、地质奇观之旅、康养度假之旅、乡村振兴之旅七条主题线路。2022年“五一”假期设计推出“乡村美宿-拥抱自然之旅”“康养度假-生态休闲之旅”“活力研学-趣味亲子之旅”三个主题六条线路。制作推出文旅优惠、主题活动、美食、住宿等最全出行攻略和主题线路推广内容,通过大众报业·海报新闻、文旅淄博、博山发布、博山好、文旅博山等平台集中对外发布。

四、坚持融合发展,增加旅游要素新供给。

深入实施“旅游+”战略,不断丰富全域旅游内涵。持续推进“旅游+文化”战略,建成颜神古镇、红叶柿岩旅游区等项目,成为全省旅游新地标;持续推进“旅游+农业”战略,连年举办猕猴桃采摘、草莓采摘等大型特色农产品采摘推介活动;持续推进“旅游+体育”战略,成功引进跑游山东半程马拉松、山东省铁人三项锦标赛等体育旅游赛事项目;持续推进“旅游+工业”战略,“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金祥琉璃、“省级旅游商品研发基地”西冶工坊等企业探索走出工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持续推进“旅游+康养”战略,岜山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成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新样板。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您提出的加强城市文化符号品牌打造的建议,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研究以下工作措施:

(一)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探索整合全区优势旅游资源,统筹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旅游要素融合发展,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新路子,加强景区景点之间联合发展,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发挥博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鲁菜名城、中国琉璃之乡等金字招牌的吸引力,集中优势力量打造博山文化旅游品牌。

(二)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以发展全域旅游为契机,与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商务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大力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加大旅游停车场、旅游厕所的提升改造力度,完善全区通景道路、乡村旅游点及文旅企业的标识标牌系统。

(三)做长做宽做厚文旅产业链。在我区文旅产业内部促进文化与旅游、文旅与陶琉、文旅与研学的深度融合。做好陶琉产业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开发以陶琉为载体的红色文化文创产品;同时加大对研学基地的指导力度,鼓励开展陶琉、美食等特色研学活动;继续加深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做好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衔接与配合。

(四)加强文旅产业内部的串联和宣传。培育多业态融合的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线路;挖掘、发现新的网红打卡地,进一步丰富博山文旅产业市场主体,吸引更多游客知博山事、赏博山景、吃博山饭。

 

 

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2621

山头街道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地理优势和浓厚的历史底蕴,区内既有樵岭前风景区等国家级景区,又有颜神古镇、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等标志性城市名片,还有全区首家党建综合宣教中心、樵岭前党史教育中心等红色文化,如何将这些地理性的文化资源与鲜活的文化形式通过系统性的有机结合,扩大“生态山水”“陶琉体验”等文化工程的公众知晓度、活动覆盖面、对外吸引力以及如何进一步发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打造博山区文化特色城区,扩大博山区富有区域特色的宣传力,并以此带动文化经济,构建健康活力的各类文化产业,加强城市文化符号品牌打造势在必行。                          办 法: 一是面全域宣传,推介“窗口”。统筹区域内文化资源,将辖区内现有的文化景点、文旅活动、文化产业进行全方位信息整合,充分调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站等媒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整合资源,形成“合唱”。充分调动区域内每个居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人人宣讲,引起“共鸣”。充分发挥其他舆论导向作用,特别是专家、学者、领导等外力的正面推动,产生“共震”。二是全域养管,提升形象。在全区范围内高位推动,通过实施净化、绿化、美化行动等,全面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空间;不断提高风险意识以及旅游安全制度建设,落实责任分工和管理监督,特别是完善应急反应预案,强化旅游安全保障;通过全域宣传教育,提高“东道主意识”,以和谐、友善、好客的人文环境营造友好型城市形象,将城市名片落实到每一位目的地群众的态度和行动上。三是加强研究,打造特色。结合大众、年轻人等热点潮流文化,融合文娱消费,运用新媒体在区域内开展线上、线下的特色项目、赛事、系列活动等,鼓励文化创新,不断丰富城市名片内涵,普及精品文化的同时吸引人气,带动周边文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