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博山陶瓷产业发展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博山是淄博陶瓷的主要发祥地,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陶瓷工业实力雄厚,素有“陶瓷之乡”的美誉。博山陶瓷产业是依托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这种优势已不复存在,博山陶瓷产业在成本、技术、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开始弱化。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博山陶瓷产业要振兴,就必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优势、深厚技术优势、地域品牌知名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博山陶瓷产业进行重新规划与定位。
一是成立日用陶瓷产业园暨陶琉文化和产业融合发展工作专班,由刘承志主任任组长,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李战,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新年,区政府副区长李林,区政协副主席张新清任副组长,多部门参与,建立调度推动工作机制,逐步推进陶琉产业发展。区工信局牵头继续深入进行调研,详细掌握我区日用陶瓷生产企业原材料来源,主要生产设备中球磨机、窑炉情况,企业占地面积、企业用工、企业负债等。文旅局牵头抓好陶琉文化和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加强陶瓷琉璃传统文化建设,抓住产业转型升级不放松,指导区内陶瓷琉璃企业创新提升,补齐创意研发短板。
二是建立创新发展理念,研发设计艺术新品,推进产业品质提升。发挥省、市大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发出《致陶琉大师工作室的倡议书》,引导工作室等从需求端入手,坚持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创新研发陶琉手造作品、伴手礼、首饰饰品,加强对陶琉旅游商品、旅游伴手礼的研发设计,制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接地气的流量作品、文创产品;引导陶瓷企业将博山工匠精神、文化内涵融合陶瓷产品中,使“博山”成为陶瓷的一张名片,讲出自己的陶瓷故事,让陶瓷文化走进大街小巷,深入人心,逐步打造与新时代相结合的、广为流传的陶瓷精品。
三是提高企业综合发展意识,引导公平竞争,扶持一批有体量、有规模、有担当的龙头企业,支持传统行业产业升级改造,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陶琉行业绿色发展,注重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延伸性,支持企业树立规范管理理念,践行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力度,逐步实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持续吸纳产业技术工人,创新研发优势产品,形成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性循环,逐步实现陶琉产业的提档升级,塑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四是深入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于2017年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不断完善引才、聚才、留才平台和载体,营造良好引才育才留才环境。 2019年淄博市政府发布《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引才用才工作的若干措施(淄博人才金政37条)》,进一步提升全市招才引智工作的精准度,为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集聚人才支撑。2019年淄博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服务工作的通知》,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入学权益,解除青年从业者后顾之忧。
五是持续推进校地合作,加强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沟通交流,组织陶瓷从业者参加技能培训和技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从业者文化素养和技艺术平;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签订企业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协议,学生跟岗、顶岗实习期间企业须提供不低于所在区县最低工资标准的生活补助;积极与区教体局对接,结合淄博工贸学校的建立,针对初中、高中的分流生与龙头企业开展定向专业委培,培养一些适合传统产业向新动能转换的基础人才,解决产业工人的“断代”问题和“升级”问题。
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