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界别提出的《关于采取有效帮扶措施,提高我区养蜂产业效益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根据《养蜂管理办法(试行)》和博山区养蜂业现状,结合提案内容,区畜牧渔业服务中心认真研究,迅速制定有效帮扶措施,开展了调查摸排、政策对接、精准服务、保险保障等服务帮扶工作,以点带面,以示范引领带动周边发展,进一步提高养蜂业产业效益,切实推动博山区蜂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摸清底数。已于3月底完成全区养蜂业情况摸底工作,经过摸底,博山区现有蜂群常年存养约6000余群以上,客蜂10000群左右,存养50群以上的规模户有80余家。现有蜜蜂养殖协会1家,养蜂专业合作社7家,蜜蜂标准化示范园1处,蜜蜂科普馆1处,标准化蜂蜜加工基地1处。但养蜂场规模偏小,全区百箱以上的规模养殖场不到10%,户均仅30箱左右,最少的不到10箱。
二、政策对接。针对提案,我区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反映博山蜂业发展及养蜂协会等具体情况,及时掌握养蜂方面最新的政策,特别是相关的农业扶持资金方面,经对接,当前暂无相关政策;下一步工作中,将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及资金,依托蜂业协会等组织,帮扶养蜂户发展。邀请市中心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我区进行了蜂业情况调研、指导,并同区蜂业协会领导进行座谈,重点对下一步的发展、制约瓶颈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商讨了解决措施。
三、精准服务。一是开展集中培训。因疫情原因原定于上半年的蜂业培训班将于下半年尽快举行,重点围绕蜜蜂饲养管理要点、蜂场选择及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讲解,切实提升养蜂技术。二是强化现场培训。聘请养蜂专家到蜂场进行培训指导,针对蜂场选择、规范安放蜂箱进行现场演示,并指导认识工蜂与雄蜂、母蜂的特征、作用等,就群众提出的相关蜜蜂管理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现场讲演并行,进一步夯实蜜蜂养殖工作基础。
四、保险保障。我中心与保险公司积极对接,探讨开展蜂业养殖保险工作,前期对接已完成,协商为全区蜂农进行投保,对因暴风、冰雹、寒流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死亡进行赔偿;积极进行蜂业养殖保险投保宣传,提高投保积极性。通过推广蜂业保险,减少蜂农损失,提高养蜂户抵抗风险能力,保障蜂业安全持续发展。
五、部门联动。进一步加强蜜蜂产品监管工作,提升养蜂户食品安全保障意识,下一步将协同市场监管部门将蜂蜜产品质量监管纳入日常食品安全监管范畴,不定期开展抽检。同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蜂蜜及蜂蜜产品,维护蜂蜜市场秩序,助力蜂农打造自己的品牌,培育本土龙头企业。
六、多渠助销。多措并举助力蜂蜜产品销售,依托蜂业协会,以电商平台为契机,充分利用“互联网+蜂蜜多渠销售”等新模式,拓宽博山蜂蜜蜂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加大推广力度,发掘新的销售市场,协助建立“蜂农-蜜蜂养殖基地-产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提高蜂农经济效益。疫情期间,我中心积极帮助蜂农销售滞销蜂蜜,助力蜂农尽快销售,保障蜂农收益,增强持续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
七、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博山蜂产品的宣传推广工作。及时总结交流经验,重点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取得的成功经验广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以典型示范推动
博山区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7日
博山区位于山东省中部,鲁中山区北部,境内山多且秀丽,河流众多,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非常适合植物生长,区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区。据统计,博山区已查明植物资源555种,其中通过孕蕾、开花、结果繁殖的高等植物有425种,丰富的花卉资源为养蜂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经博山区养蜂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养蜂产业发展最好2011年,境内有规模养蜂单位126户,蜂群8000多群,年创收一千多万元,曾是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蜜蜂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它除了给我们带来绿色健康的蜂产品,更是林果授粉坐果的重要媒介,在绿色农业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我区已经形成规模的猕猴桃、草莓、苹果等林果主要依靠蜜蜂授粉坐果;博山蜂蜜、鲁山蜂蜜、槐花蜂蜜、荆花蜂蜜等曾是山东省内知名的优质蜂蜜,受到省内外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产品曾远销日韩、欧美的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经我们调研发现,近十年以来,我区养蜂产业出现了严重下滑趋势,经统计的养殖户已经减少到了53户、蜂群也缩减到了4000余箱,经我们调研总结分析,发现导致产业下滑的其原因有以下几个:
1.缺乏品牌意识,基本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没有建立起专属于自己的知名商标,大多产品包装简陋、标识简单,外观设计不具有独特性、没有防伪标志;随着博山蜂蜜的畅销,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冒牌博山蜂蜜,掺假博山蜂蜜,严重损害了博山蜂蜜的声誉,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2.野外流动作业,机械装备落后,基本靠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现存养殖户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原来的很多养殖户因为养蜂要进入深山远离人群比较孤寂,养蜂收益逐年下降不能致富而放弃养蜂改作他行,以前年景好的时候,以每养殖100箱蜜蜂需要劳动力两人计算,每箱蜜蜂的毛收益1000元左右,减去养殖成本300元,每箱利润在700元左右,年收益 7-8万元,因大多养殖户在家庭附近的山区养殖可以兼顾其他农活获取其他收益,对养殖户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现在年收益不足4万元,这个收入不如出去打工赚的多,年轻人更是不愿加入。
3.运输过程中受交通条件限制,蜜源充足的地区相对偏僻,车辆难以进入;加之天气因素,致使养蜂业抗御自然灾害的的能力较弱,年景不好时,可能会颗粒无收。产销不畅,养蜂业社会服务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价格不尽合理,缺少好的政策和监管;蜜蜂养殖户的收益长期得不到保障,没有人愿意重新加入该行业。
为了打造我区品牌蜂蜜产业,提高蜂农收益,保护合法打击非法,我们思考了以下几条建议,希望政府主管部门予以帮助支持:
1.统筹规划,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商标,设置防伪标志构建独特品牌。严抓蜂蜜质量,由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对品牌蜂蜜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报告及时向社会发布;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蜂蜜的力度,运用法律手段惩治不良商贩,重塑消费者信心;打造知名度高、品质好的博山蜂蜜品牌。
2.技术支持,帮助蜂农举办技术培训班,传授一些新的养殖技术和理念并创建一处养蜂科研中心,邀请专家开发出更多更好的蜜蜂产品,以增加养殖户收入。
3.扶持建设一处标准化蜜蜂养殖配套服务站,以此为龙头带动周边养殖户发展,同时做好蜂具、蜂药、饲料的供应,为广大养蜂户提供配套服务,做好蜂蜜的深加工工作。
4.政府帮助养蜂协会向上级财政争取部分农业扶持资金,以协会为载体,向养殖户提供一些先进的养殖设备、用具,比如养蜂车、摇蜜机、取浆机等,为会员提供无偿或有偿租赁服务。
5.探讨设立养殖业商业保险,引导养殖户积极加入,用于弥补养蜂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损失,解决养殖户后顾之忧,提养殖户高抗风险能力。
6.拓宽蜂产品销售渠道,乡镇政府帮助养殖户利用新兴的电商、网络平台做好宣传,使好的蜂产品卖个好的价钱,提高养殖户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