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博山区第六中学教学管理规程
索引号: /2024-5459945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7-05 发布机构: 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博山区第六中学教学管理规程

发布日期:2024-07-05
  • 字号:
  • |
  • 打印

博山区第六中学教学管理规程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建立教学秩序、开展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基本保证。为切实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鲁教基发〔2015〕6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教学管理规程。

一、 课程管理

1.根据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和学校实际,科学规划学校课程,制定并落实学校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

2.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或缩减规定的课程、课时。

3.重视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等课程,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教育等。

4.加强实验课教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指导、鼓励学生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设计实验能力。

二、教学管理

5.充分发挥教务处、年级组(部)、教研室(备课组)等管理职能,确保各项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6.设立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兼顾所有学科任课教师,一线教师不少于50%。委员会负责讨论决定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中长期规划、重大改革举措等。

7.健全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校长至少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成果,关注研究教育教学前沿动态,分析探讨教学工作形势和任务,反思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8.健全教学督查视导制度。定期检查和总结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根据需要调整和完善教学实施方案,确保计划有效落实。校长定期参加学科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经常深入课堂观课,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加强教学指导。

9.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制订教师中长期专业发展规划,包括发展目标、发展措施、考核标准和办法等,确保计划的引领性、激励性和可操作性。

10.健全教师业务档案。包括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进修培训、业务考核、奖惩等情况,把业务档案作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引导教师专业成长、考核评估教师工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依据。

11.规范教材和教辅资料管理。执行国家和省中小学教材教辅材料发行使用管理规定,不得推荐选用国家和省定目录之外的教材和教辅材料。学校或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

12.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建立学生作业设计、布置、检查、总量控制和质量监控机制。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其他学科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弹性作业;禁止布置机械重复、照抄照搬的作业;禁止利用练习册和各种复习资料不加选择直接布置作业。

为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学生完不成作业的,家长出具证明,教师不得追究学生责任。

13.建立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订《学校教学事故鉴定与处理办法》,对学生造成学业损失或身心伤害的教学事故予以追究。

14.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支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课程教学活动,监督学校教育教学行为;每学年为家长开设不少于8课时的家庭教育课程;支持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对学校、教师进行满意度评价。

15.建立教育教学公开制度。在学校网站、公示栏或区域教育网站等实行学年、学期教学工作十大公开:教学管理制度公开、学校课程方案公开、学科教学计划公开、学科评价方案公开、课外活动方案公开、教师教学研究和学科研究情况公开、教师教学活动评价方案公开、学校考试安排公开、学生节假日安排公开、学生作业和作业量公开。

16.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规章制度,使教学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三、 教学实施

17.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教学计划。

学校教学计划包括学年教学计划和学期教学计划,对学校主要教学安排、教学改革、教研活动做出统筹安排。教研组(备课组)教学计划包括:本学科各年级各项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等具体安排。教师教学计划包括:(1)学期教学计划。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本学期课程教学任务、学段间及年级间教材内容衔接,熟悉教材编写意图、特点、整体结构及具体教学内容,明确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联系,拟定教学进度、教学措施,不得盲目追求教学进度;(2)课堂教学计划和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18.备课。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

加强集体备课。大力推行“三轮备课”,着力落实备课上课一致性考评机制,规范教师备课行为,让教师共享全区优质备课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校长和业务校长要定期参加学科集体备课,每学期校长参加集体备课不少于2次,业务校长不少于4次。

倡导提前备课。原则上教师应充分利用暑假、寒假事先备好新学期两周的课。

精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教研组要组织教师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设计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评、可达成;课堂作业、课外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差异性;重视教学活动的预设与生成;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等。

规范教案撰写。教案应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学法指导、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体育、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学科教师还应针对室外课、实验课设计好安全预案,并体现在教案中。 禁止抄袭现成教案和课件。

教龄不足三年的教师要写详案,试用期教师应在备课之后先试讲。学校教导处负责教师课时教案、课件及年级学科集体备课的日常检查工作。

19.上课。坚持立德树人,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案,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演示与示范的指导,尊重学生经验,促进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与教材文本的连接。合理运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信息化。加强反馈矫正教学环节,注重目标达成。

认真开展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禁止以讲实验、画实验、看挂图、看视频等代替学生动手做实验。

20. 作业。作业设计应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禁止给学生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学生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对学生作业中反映的问题要做归因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指导,加强矫正性教学。

①语文:基础知识作业基本篇目每课2次,作业量应当不少于课后习题总量的2/3。大作文、小作文每学期各8次。小作文以与教材配套的片断训练为主。提倡教师引导学生写适量日记,并指导学生练字。

②数学:初一至初四每周3次作业,每次作业的数量不少于2个题。提倡教师督促学生养成积累错题的习惯,每周批阅学生错题本一次。

③英语:每周三次作业(两次书面作业,一次阅读活页作业),每个单元安排一次话题作文。提倡有条件的学校设置录音作业。

④物理:初三、初四每周2次。每次不少于2个题。

⑤化学:初三、初四每周2次,每次不少于2个题。

⑥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每周1—2次,每次不少于2个题。

⑦美术:原则上各年级每周1次作业,作业可分为绘画作业、手工作业(手工作业记入作业量)。鉴赏课可不设书面作业。

课堂作业应在课内完成,不占用课外时间。

21. 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教师要提前候课,站立讲课。上课衣着得体,举止文明、亲切、自然、大方。上课讲普通话,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板书清楚,书写工整,用字规范,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上课关闭手机,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拖堂。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缺课。禁止酒后上课。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

22.坚持教学反思与总结。教师要定期对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考试、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等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剖析、总结教学得失。

四、课后服务和指导

23.科学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服务、社团活动安排,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

24.积极开展艺术、体育、科技、文学等兴趣小组和专业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自然与人文环境等资源,广泛开展读书交流、自然观察、社会考察、科学探究、参观游学等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支持学生自主策划课外活动。

25.积极开展家庭访问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习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不断提高对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的实效性。

五、教学评价

26.教学评价要尊重学科特点。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鼓励采用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辩论、情景测验、成果展示、小论文以及面试答辩等多种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矫正和激励作用。

27.教学评价要采取科学方式。倡导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书面测试与口头测试、动手测试相结合,学科测试与特长测试相结合。

28. 教师具备科学命题能力。加强考试命题研究,建立命题、审题制度。考试命题要严格依据国家学科课程标准,试题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在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程度。认真考核评价学生实验能力,考核评价结果计入学生学业成绩。

29. 严格规范日常考试。学科单元测验由任课教师或教研组进行命题(也可采用学生自主命题)并组织实施,每个学科每个单元可进行一次测验。义务教育阶段期中和期末考试作为阶段性考试,由学校命题并组织进行。严禁统一组织周考、月考。

30.科学呈现教学评价结果。学科单元测验实行无分数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考查科目分为合格、不合格。

31.做好阅卷、讲评工作。考试结束后及时阅卷,并进行统计分析,全面诊断教与学的情况。精心设计并上好测试讲评课,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实效性,认真实施矫正教学,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能力。

32.合理使用考试结果。学校和教师应对考试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反思矫正日常教育教学的得失,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考试成绩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开,应单独反馈给学生,并及时准确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不得按学生考试成绩对教师和学生排列名次,不得作为评价、奖惩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依据。

3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活动记录、标志性成果等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资料,不断丰富学生成长记录。

 六、教学研究

34. 加强业务学习。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理论和学科课程标准,关注教育教学新进展,科学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5.规范教研活动。教研组(备课组)每周组织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须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每学期每位教师担任活动主讲不少于一次。加强对学科教学重要问题的研究,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三个主题研究活动,每次活动要做好活动记录,学校进行不定期抽查。

36.重视校本教研。校本教研要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根本,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素质为中心,以研究课标、教材和教法为重点。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等要积极组织教学研究活动,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37.健全听评课制度。不满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评课20节以上;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听评课15节以上;校长和负责教学的中层及以上干部,每学期听评课30节以上。做好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加强与执教教师的交流研讨。鼓励开展校际间听评课活动。

38.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按照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的要求上好研究课,开展晒课、观课、评课、研课活动。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上好一个研究课。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要上一堂研讨课,齐鲁名师、特级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年要上一堂示范课或观摩课。

39.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针对教学问题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提倡合作研究,积极撰写教学札记、案例、论文、论著等。每次公开课或参加重大教研、研修活动后,每位教师要及时撰写教学心得或总结反思,在教研组或全校教职工会议上分享、交流;每名教师每学年要撰写一篇来自教学实践、有思考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