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博山区中心路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听评课管理的实施方案
索引号: /2024-5490264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10-09 发布机构: 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博山区中心路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听评课管理的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4-10-09
  • 字号:
  • |
  • 打印

博山区中心路小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听评课管理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通知》(教材厅函〔2023〕3 号)、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听评课管理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落实“建立健全校长、教学管理人员和教研员听课评课制度”工作要求,围绕学校开展“课堂教学规范提升行动”目标任务,加强教学常规过程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尊重规律、改革创新,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为重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突破口,推动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深走实。

(二)工作目标

以听评课为抓手,明确听评课作为学校管理基础工作,建立新时代听评课制度和线上巡课制度,注重教学与研究相融合,推动教师教学方式规范创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优化,实现学校基础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具体目标如下: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相互听评课活动,帮助教师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通过完善与实施听评课管理制度,促进教学过程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精细,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规范和加强听评课管理,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具体任务

(一)完善区域听评课工作机制

健全听评课工作管理体系。成立校级听评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职责。

博山区中心路小学校级听评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康成伟

副组长:张  伟

组  员:路姣姣  岳艳丽  朱叶芳  各年级组长

建立听评课专业指导规范。设立校级听评课指导专家组,定期组织听评课指导活动。

博山区中心路小学校级听评课指导专家组:

成员:康成伟、张  伟、张明霞、路姣姣、岳艳丽、朱叶芳、范红霞、张秀芝、孙启连、王建军、张娅薇、苗广蕾

建立线上巡课制度。充分利用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组织校长、分管校长、教导处、教科处相关领导常态化巡课,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确立“校听评课日”制度。原则上,每月第二周的星期四为“校听评课日”,校听评课日当天,学校听评课指导专家组成员将随机进行听课,并提报听评课记录至教导处,同时,校听评课日当天,学校还会邀请部分家长进入班级进行听课。

明确听评课的要求、标准和流程。不断完善听评课工作, 确保做到全程跟踪、科学评估、及时反馈,实现闭环管理。

(二)优化学校听评课管理制度

学校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我校校情,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和目标,制定学校听评课工作制度文本,文本包括工作机制、具体要求、考核标准、保障措施等要素。

学校建立健全听评课工具。工具的设计要把好政治关、科学关,关注“双新”理念、学科核心素养等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引导教师在教学创新、学法指导、数字赋能、科学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

学校研制听评课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主要涵盖“设计、实施、评价”三个维度,体现学段特征、学科特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可参考区听评课工具样例。

学校建立听评课档案制度。指导教师每学期期末整理听评课记录、听评课工具表、教学反思等材料,并交教导处备查。同时,年级组定期组织教师分享交流,及时掌握教师的听评课情况。

(三)明确听评课活动实施要求

落实听评课活动要求。学校要将每学期每人一堂公开课和常态化推门听课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突出听评教师的常态课,对听常态课发现问题的或新入职教师的课要持续跟进。要明确听评课对象、参与人员、时间、方式和内容等。学校确定教师每学期听评课与被听评课数量,原则上校长、分管校长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40节,教导处、教科处、相关领导、校级听评课指导专家组成员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30节,其他老师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15节,同时每位教师被听评课不少于 2 节。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听评课活动。

强化跨学科、跨年级、跨学段听评课的落实。由学校确定教师每学期跨学科、跨年级、跨学段听评课数量,原则上不少于2 节。鼓励教师围绕听评课开展交流和互动。

建立教师“开放课堂”的激励机制。引导校内教师主动互相听评课。基于教师需求,邀请校外专家进校听评课,提供专业指导。

加强听评课与校本教研的整合。明确听评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每学期教研活动安排。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团队智慧,营造开放互动、主动成长的教研氛围,探索校本教研新样态。

增强听评课与师训、教科研工作的关联。明确听评课也是师训、教科研工作开展的起点,以听评课中发现的问题作为教师培训重要内容,通过设立相关科研项目,开展针对性研究。

规范听评课人员管理。听评课人员应知晓学校听评课流程,遵守相关要求,及时完成听课评价,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将听课意见或建议反馈给任课教师。

(四)强化听评课成果应用推广

加大与兄弟学校的听评课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学年度校际听评课交流活动,及时做好听评课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反思改进,进行成果宣传和交流推广。开展校内听评课评优评先活动,对听评课实施情况开展定期评估,不断提升听评课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征集听评课活动的优秀案例,向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推荐评选,推动优秀经验与成果的共享和交流。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听评课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学校的听评课工作。

(二)专业支撑

聘请知名教育教学专家开展指导,把日常听评课与教学常规工作、教科研和师训工作的研究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教师听评课的专项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指导能力,提升听评课工作的质量。

(三)督导考核

将学校健全、组织落实听评课工作和参与听评课情况纳入对校级干部学年考核述评,同时,听评课将纳入全区办学质量综合督导内容,强化对学校听评课制度制定和落实过程督查,不断完善听评课指导工作的考核与奖惩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听评课。

 

 

博山区中心路小学

2024年1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