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博山区西冶街中心小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索引号: /2023-5460203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10-16 发布机构: 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博山区西冶街中心小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3-10-16
  • 字号:
  • |
  • 打印

博山区西冶街中心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 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全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树立科学成才观,建立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养导向、强化过程体验、促进主动学习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学校切实转变育人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心每个学生,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个性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以及学习品质的形成。

2.坚持多元评价。多维度描述学生成长过程和学习成效,评价内容丰富多彩,评价方式适切多样,评价主体多元,使评价成为促进学习、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方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关注必备品格和学科关键能力,注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形成课程、教学、评价相一致的评价体系。

3.坚持评育融合。围绕学生培养目标,在全面落实双减基础上,多元融合,科学客观评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效果,结合学龄初期儿童身心特点,强化正向引导,坚持评价和教育融合共进,突出评价过程的教育功能。

4.坚持家校共育。通过构建基于云端的评价框架和体系,借助互联网终端整合家校教育力量,把教育行为延伸到家庭,达到1+1>2的效果。构建云端评价体系,把学校端和家庭端的评价反馈整合融汇到教育对象上,打造基于海量数据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动态数字画像,实现家校共育。

三、组织领导机构

1.组织框架保障。

学校专门召开相关会议,统一思想,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评价工作定位,将评价工作全过程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中,坚持做“两一致三同步”,统筹全校资源做好评价工作,即“办学理念和评价理念一致,办学目标与评价框架一致,办学行为和评价动作同步,日常管理和评价数据同步,考核评价与质量监测同步。”

2.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评价工作的推进落实和整改提升。

组长:谢洪刚(党支部书记、校长)

副组长:赵丽丽(党支部副书记)、李伟(党支部委员,副校长)

组员:孙晶涵(学生发展中心主任)、赵聪(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夏天(安管科主任,体育教研组长)、方丛(宣传思政科科长,艺术教研组长)、王威森(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戴娜(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各班班主任,各班家委会成员。

四、评价内容

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重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包括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实践五个方面。

(一)品德表现。主要反映学生道德认知和品行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包括爱党爱国、诚实守信、文明礼貌、仁爱友善、遵守纪法、交流合作等。要从品德行为养成教育抓起,逐步树立起学生的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牵头负责人:孙晶涵,分管领导:李伟)

(二)学业水平。主要反映学生各学科达到课程标准的情况。既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能力、思维的发展状况,也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态度、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要诊断学生掌握情况,又要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

1.进一步加强考试管理,减少考试次数。一、二年级不进行期末纸笔考试,采用活泼多样的实践性评价;三至五年级降低学业评价中纸笔考试的权重,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各类实践性评价,评价结果按等级纳入学业评价。

2.进一步提高命题质量。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加强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作业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优化试题结构,增强针对性,丰富题型,合理控制难度。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增强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提高试题信度和效度。同时针对学业水平维度,科学合理进行考试后相应知识模块的数据分析统计,做到精准反馈,有效反馈。

3.进一步提升教师考试评价能力。增强教师考试评价的育人意识,注重伴随教学过程开展评价。做好考试结果的整体分析与科学运用,找准教与学的改进方向。尊重学生成绩隐私,不以任何形式公布成绩及排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淡化学生间的横向比较,增强学生自己成长的纵向比较,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

(牵头负责人:赵聪,分管领导:赵丽丽)

(三)身心健康。主要反映学生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心率、体重指数等身体机能情况;反映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情况;反映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情况;反映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形成良好体育品德情况;反映学生运动技能特长的情况。反映学生保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乐观向上、阳光健康心态,合理表达、控制调节自我情绪情况;反映能够正确看待挫折,具备应对学习压力、生活困难和寻求帮助的积极心理素质和能力情况。

(牵头负责人:夏天,分管领导:李伟)

 (四)艺术素养。主要反映学生音乐与美术课程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实践等艺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以及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书法等领域体现的艺术特长情况。

(牵头负责人:方丛,分管领导:李伟)

(五)劳动与实践。主要反映学生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学习情况。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校本课程、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的经历与成果作品。

(牵头负责人:王威森,分管领导:李伟)

五、评价方法

采用日常单项奖励和阶段性分项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描述学生各方面的水平与发展,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融合家长参与评价过程,强化过程评价,推进表现性评价,在改进纸笔考试的同时,探索推广实践性评价,倡导家校生三者协商式评价,关注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注重发展评价。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体现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行为表现的典型变化,体现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综合性和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用。

(一)写实记录。写实记录学生的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心率和体重指数(BMI)等体质指标及发展变化状况;参与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与兴趣特长发展情况;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各类拓展性课程等的修习经历与主要成果作品情况以及学生成长的关键事件等。

(二)分项评价。各学科遵照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从内容领域、学业水平与过程表现等方面实施分项评价,体现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分项诊断,形成学生个体发展画像,引导学生改进学习。分项项目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中高级年龄段差异确定。

(三)过程指导。从课堂参与、随堂练习、课后作业、活动体验等方面评价并指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与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融评价与学习于一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纳入结果评定,不同年级的过程评价在结果评定中的占比由学校自行决定,总体上占比不低于50%,部分学科可以用过程评价代替结果评价。

(四)实践测评。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探索通过真实情境的实践任务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技能掌握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跨学科学习。推广听说实践、实验操作、主题演讲、情境测试、项目学评、展示述评、角色扮演等形式的表现性评价,通过公开或协商形成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学习。

(五)民主评议。在写实记录、分项评价、实践测评的基础上,采用教师评议、家长评议相结合,按一定权重比例合成确定等级。倡导协商式评价,增强学生自我总结、反思、改进的意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民主评议结果通过综合报告单告知家长和学生。开展评优评先,应注重公开、公正和公平。

(六)数字画像。结合云端数据系统逐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成长记录,反馈呈现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与轨迹,内容包括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与活动记录、作业与作品展示、荣誉证书、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多元互评等,实现线上与线下、过程与结果融合,使学生成长记录工作操作简单、便捷有效。

六、评价结果呈现

(一)等级呈现。采用分项等级、客观记录或评语的方式进行评价,等级表达可以多样化,体现激励诊断功能。学业水平的等级分四个,即优秀、良好、合格、尚需努力四级;其他指标的等级分三个,即优秀、合格、尚需努力三级。教师评语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客观体现学生个体的典型表现和发展变化,突出激励和指导。学校分年级或学段制定等级操作标准,避免简单地用笔试成绩或比例划分等级。

(二)等级比例。分项等级评价的等级比例应根据学生达到课标要求的差异和学习激励的需要来确定。原则上1-2年级优秀比例不超过学生人数的 80%,3-5年级优秀比例不超过 70%,无特殊情况均为合格等级。

(三)综合报告和成长档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全面呈现学生发展状况和努力方向,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质量观。采用与云端数据网络结合的“综合素质发展评估单”形式,实时呈现各维度各时间段发展水平。

七、推进措施和阶段性任务

1.召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动员会。完善工作方案,传达文件精神、解读工作方案,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确定好具体项目的分工和实时阶段任务。

(完成时限:202310月中旬,责任科室:学生发展中心,责任人:孙晶涵,分管领导:李伟)

2.完善细化评价框架,完成相关表格设计,分配权重。

(完成时限:202311月上旬,责任科室:学生发展中心,责任人:孙晶涵,分管领导:李伟)

3.各相关科室细化本部门评价维度具体要求和任务,提出实施办法。

(完成时限:202311月中旬,责任科室:各科室部门,责任人:各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赵丽丽 李伟)

4.打造云端评价框架,召开家委会会议和班主任会议,进行使用培训。

(完成时限:202311月下旬,责任科室:学生发展中心,责任人:孙晶涵,分管领导:李伟)

5.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1次试用;

6.方案修订和平台进一步完善;

7.重新根据修订后方案进行使用培训,开展第二学期试用。

 

 

 

博山区西冶街中心小学

2023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