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博山区实验小学作业管理制度
索引号: /2024-5460269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7-07 发布机构: 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博山区实验小学作业管理制度

发布日期:2024-07-07
  • 字号:
  • |
  • 打印

博山区实验小学作业管理制度

 

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工作的要求,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精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长:张冬杰,全面负责作业管理工作。

副组长:夏侯雁鸿负责各级部、各教研室的作业调控和落实工作。

 员:各学科教研室主任、级部负责人、教务处主任,根据学校作业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具体负责指导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统筹协调作业总量、进行常规检查及督促整改等工作。

工作目标

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加强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教材驾驭能力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规范作业布置,提高作业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具体措施

(一)完善制度要求, 学习文件精神

1.进一步完善《博山区实验小学作业审批制度》《博山区实验小学作业监控制度》等配套制度,明确作业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2.利用全体教师会、教研组学科会等机会,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教育部有关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工作的要求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双减”文件精神熟悉我校的相关制度要求

(二)优化作业设计,及时反馈评价

1.优化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质量。各备课组组织任课教师先周备课,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精选作业内容,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一是贴合学生实际,突出重难点;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分层布置作业;三是提倡根据学科特点布置趣味性、挑战性、实践性的多样化的作业四是学科协调布置,控制作业总量。

2.规范作业批改及时积极评价。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作业必须全批全改,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三)执行作业公示,家长社会监督

1.每天放学前,由任课教师在班级黑板上作业栏发布作业。学生自己记录作业内容,当天家庭作业接受家长与社会的监督,注意作业布置语句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2.保证一、二年级无书面作业,三、四、五年级学生的每天书面作业量不得超过60分钟,只布置语文、数学书面家庭作业。

3.由班主任调控各科作业总量,对超负担的作业,班主任进行汇总统筹平衡,形成每日作业清单。对作业总时长超时的,协调相关学科教师减少作业量,发生争议的,由年级主任统筹协调安排。

4.严禁教师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学校不定期检查反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四)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充分保证睡眠时长

1.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时间管理能力

2.协同家长引导学生科学安排课余时间,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并根据自己的学业情况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课外阅读、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和文艺活动,也可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对于到达就寝时间仍完不成作业的同学,先按时就寝,家长签字说明情况即可免做。

(五)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校内管理

1.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处、级部、教研室切实履行各自的作业管理责任,加强级部、备课组、班级的作业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确保作业总量符合要求。

2.常规检查和巡课抽查相结合,规范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务处提前做好推门巡课安排,每天由校长、副校长、教务处主任、级部主任等中层干部分组轮流进行推门巡课,听课的同时检查学生作业情况。教务处在学期初、期中、期末定期进行三次集中常规检查,重点检查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情况。

3.教务处、教科处定期将作业检查情况反馈给各学科组,由备课组长分工负责、反馈到人。定期开展优秀作业、优秀作业批改记录展评活动,供老师们互相学习借鉴。学校把作业设计、批改和反馈情况纳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绩的考核评价。

(六)加强家校联系,接受各方监督

1.各级部、各班通过召开家委会会议、家长会、进行家访、电话访谈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2.举办“家长学堂”,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引导家长履行监护责任,督促孩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家校协同育人。

3.学校通过公众号公布学校作业管理措施、减负举报电话、校长热线及校长接待日安排、校园内设校长信箱等多种渠道接收、回复家长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