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博山区石炭坞小学教导处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 ||
---|---|---|---|
索引号: | /2025-5513709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5-02-20 | 发布机构: | 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
博山区石炭坞小学教导处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一、理念为基,指引前行方向
深入贯彻“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工作”要求,坚定不移地秉持“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置于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紧密契合学校整体工作布局,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扎实推进各项教学工作。同时为应对未来教育的挑战,尝试打破传统教育边界,融合多元资源,构建开放、融合、创新的教育新范式,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二、目标领航,锚定发展航向
(一)精修制度,规范教学秩序
全面修订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明确教师的教学任务、职责以及教学常规评价标准,使教学工作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通过组织培训和常规检查等形式,提高教师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二)赋能成长,培育骨干力量
以工作量认定和绩效考核为有力杠杆,同时为教师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机会。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助力中青骨干教师快速成长,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三)抓实教研,提升教学质量
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重点围绕“研读课标、解析教材”“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大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跨学科教学”等活动进行。有效开展教学“三个一”活动,即每周一次集体教研、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月一次大组交流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研组长全程参与教学各环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教师沟通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提升研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四)聚焦课堂,实现全面提质
以课堂教学规范提升行动为重要抓手,强化课程设置与建设工作。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力争开齐开足各类学科课程,确保课程的全面性、均衡性和多样性。扎实做好劳动、艺术、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发展。通过优化教学管理流程,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全面稳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主阵地。
三、举措落地,开启教育新篇
(一)严管教学常规,精细过程管理
1.优化备课管理机制
采用“课件+师生活动设计”、“个案+集体研讨修改”的备课模式。严格落实备课组长、教导处双签机制。每周教研活动结束后,备课组长需对组内教师的备课进行认真检查并签字,重点检查教学设计的合理性、集体研究的参与度、教学反思的深刻性以及是否符合学校的备课要求。
教导处每月对备课、作业等教学常规进行量化打分,将结果作为教师考核中教学常规评价的重要依据。学校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对备课等各项教学常规进行全面督查打分。
2.加强作业督查与指导
本学期将工作重点放在提升作业质量和严格控制作业数量上。作业设计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注重作业的分层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设计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拓展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关注作业的梯度设置,使作业难度逐步递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作业内容上,要突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完善考试监控体系
严格落实上级关于“双减”的要求,日常各学科不统一组织考试,但要引导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做好随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检测结果的评价和导向功能,教师要对检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做好补救工作。毕业班要加强对毕业考命题动向的研究,组织教师做历年的毕业测试题,鼓励教师创作原创试题,提高教师对毕业考命题的把握能力和教学的针对性。
(二)聚焦教师发展,促进专业进阶
1.丰富活动载体,拓展教育视野
可以成立“跨校教研联盟”或学校“跨学科教研联盟” ,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共享优质资源,提升教研水平。学校每学期也可以邀请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到校讲学、指导,分享教育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和教育智慧,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了解教育前沿动态和先进教学经验。
2.尝试实施“教师成长护照”计划
为每位教师发放“教师成长护照”,记录其参加培训、教研、课题研究等活动的情况,记录考核积分中,同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革新教学理念,激发课堂活力
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根据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科素养的渗透,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社会热点、前沿科技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开展多元开放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课堂上强化开放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过程方法的指导,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乐园。
2.加强专业指导,优化课堂评价
围绕新课标下的育人指向、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意义、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与策略、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设计四个方面,组织教师开展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研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定期举办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鼓励教师相互观摩、学习和交流。建立课堂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及时向教师反馈评价结果,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同提高。
(四)聚焦学生成长,促进全面发展
1.丰富课后服务,助力个性发展
以“全员覆盖+多元融合”为课程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课后服务课程。每个社团学期中或学期末可以组织一次学生学习成果展,评选“最佳社团”和“社团之星”。学校也可以结合课程开展“社团跨界合作”行动,如科技社与艺术社合作设计科技艺术作品,美术和书法社团可以合作开展书画展。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社团嘉年华”,展示跨界合作成果,评选“最佳跨界社团”。
2.开展多彩活动,提升综合素养
继续开展阅读银行、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举办各类学科竞赛,如数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科学实验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艺术活动,如绘画比赛、我为学校题校名等,发挥学生的艺术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开展“心灵树洞”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和困惑,陪伴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五)家校协同共育,凝聚教育合力
推行“开放式课堂”,邀请家长、社区代表、行业专家走进课堂,参与教学活动,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
每月第三周的“课堂开放日”活动,家长可自由选择班级听课,课后与教师交流反馈。通过活动,为家长提供持续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促进家长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共同成长。
在新的学期里,教导处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工作计划,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