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博山区考院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索引号: /2024-5486687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9-02 发布机构: 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博山区考院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发布日期:2024-09-02
  • 字号:
  • |
  • 打印

博山区考院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一、教学条件分析   

1.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新鲜感,但他们注意力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都在发生转变,大部分学生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缺乏认识,需要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规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特点,从 “零起点” 稳步推进,抓住这个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

2.教材分析

新改版的青岛版教材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设计反应现实性时代性,体现结构化特征,课程内容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落实核心素养导向课程目标,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如:“创意拼搭”、“我爱读书”、“找找身边的数”等等,都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 - 20 各数。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幼儿园的数学基础,以 “零起点” 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深化对数字的认识。

2.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通过趣味活动和实际生活场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幼儿园游戏式学习到小学系统学习加减法的过渡。

3.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为幼小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4.学生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符号的含义,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提高综合素养。

三、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措施: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以幼儿园小朋友们熟悉的游戏场景引入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如在认识图形时,使用各种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

3.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设计适合一年级学生的互动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顺利完成幼小衔接。

4.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对于在 “零起点” 教学中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耐心指导和鼓励。

5.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向家长介绍幼小衔接和 “零起点” 教学的重要性,动员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

四、教学课时数

主题活动——我的幼儿园

4课时

一、快乐的课堂——1-5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2课时

二、走进花果山——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4课时

三、创意拼搭——认识图形(一)

2课时

智慧广场——简单的重叠问题

2课时

四、漂亮的粘贴画——11-20各数的认识

6课时

主题活动——找找身边的数

2课时

五、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加减法

8课时

六、我爱冰雪运动——总复习

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