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博山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
---|---|---|---|
索引号: | 113703040042186725/2015-5203762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15-01-15 | 发布机构: | 博山区发展和改革局 |
一、二〇一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和谐发展态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1亿元,增长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亿元,增长11.5%。进出口总额5.3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14550元,增长10.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00元,增长9.9%。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3‰和4%的计划以内。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为690亿元和76.5亿元。创新发展100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分别为206.4亿元和19.6亿元。47项区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3.8亿元,19项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2.5亿元。完成了高端机电装备制造业园区规划编制,企业入园工作取得新进展。东佳、海华、金龙电力等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稳步推进。新建院士、博士后工作站3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22项,申请发明专利230件,引进高层次人才15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6.4%。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43家,实现出口创汇4.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400万美元。九州通淄博新医药基地暨博山制药厂搬迁等重点招商项目开工建设,中国供销博山农商交易城等投资36.2亿元的12个招商项目签约。完成了白杨河电厂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等减排工程,环科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减排工作通过了国家审核,140余家企业完成清洁能源置换,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7%。实施了重点燃煤行业和露天开采矿山限期治理,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增加30天。独立工矿区争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获得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每年5100万元。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万亩猕猴桃、万亩桔梗等10余个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提升了14家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创建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申报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新建家庭农场28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万户农民脱贫奔康工程扎实推进,完成了86个贫困村3.1万人的扶贫精准识别,实施了49个太河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经济项目。改造建设农村公路83.2公里。实施了珍珠峪等2个小流域治理、淄河石马干流谢家店段治理工程等水系生态项目。新增造林面积2.8万亩,森林抚育5万亩。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75%的村达到“五化”标准,中郝峪、源东、上瓦泉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村,八陡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我区被确定为全市唯一一个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区。
──现代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旅游重点项目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姚家峪生态旅游度假区、原山集团系列开发项目、五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编制完成了《博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新增2个省级旅游强乡镇,博山镇、中郝峪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村。成功举办了中国琉璃文化艺术节、中国孝文化旅游节、美食节和猕猴桃、草莓、蓝莓等特色农产品采摘节。全年共接待游客846.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3亿元。商贸流通业繁荣发展,冠华龙凤城、龙泉科技大厦等服务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加强餐饮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清梅居老字号强基工程,新认定“山东老字号”企业1家。金融服务业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累计贷款额1.47亿元,全部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
──新型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实施了博石路、新博路、山头路、创业大道等主次干道改造升级工程,改造了秋谷铁路道口和青龙山、镇东、八陡等铁路桥涵路口。实施了7个老旧小区和11条背街小巷升级改造。对焦裕禄纪念馆、博山中学、高速路出入口进行了绿化升级,栽植各类苗木22.5万余株,完成裸露地绿化6.3万平方米。新建秋泉路、公园北门2处小游园。完成了42.5公里强弱电下地工程。天然气入户9557户。替代新增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完成了358盏城市路灯LED节能改造,实施了中心路、凤凰山西路等道路、路口和人行道提升及无障碍通行改造。新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4个、807套,建设保障性住房1100套。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省、市级示范镇建设项目88项,白塔镇、八陡镇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镇。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建成4个垃圾压缩站,市容市貌明显提升。
──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深入实施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博山中学全面启用,建成2所镇中心幼儿园。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制度长效监管机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南博山卫生院改扩建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开展“医院标准化建设年”活动,区医院、区中医院分别通过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全区综合医疗服务、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应对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变化,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保及社会救助标准不断提升。全力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新增就业再就业1.3万人。加强双拥共建和民兵预备役建设,顺利通过了省级双拥模范城复审。创新开展“民生政法进网格”活动,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定。
总体上看,今年以来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在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环境下,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国内外经济发展大环境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大。二是受市场低迷、成本上升、产成品价格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三是外贸进出口形势严峻,利用外资规模不足。四是服务业占比偏低,发展层次不够高。五是财政增收、社会保障的压力依然较大。
二、二〇一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依法治区的关键之年。合理安排好今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对于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促进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立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潜力,按照积极可靠、留有余地的原则,2015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进出口总额增长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为完成以上预期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深入实施“加减乘”促转调三篇文章,做大做强生态工业、特色工业。实施产业集聚和企业进园工程,推动产业同向、条件成熟的高成长型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水平。高标准抓好高端机电装备制造业园区建设,加快起步区建设步伐,规划建设功能陶瓷新材料园区,强化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增强园区辐射和承载能力。围绕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积极实施铸链、补链、强链工程,促进机电泵业、汽车配件、新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演进,集成各类要素资源,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尽快释放潜力。全面落实关于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的各项措施,健全完善“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和挂包帮扶等推进机制,全力抓好市、区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达效。跟踪研究宏观政策和产业发展新动向,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对上争取,努力形成接续有力的投资拉动格局。扶持东佳、佶缔纳士、银仕来等“双百”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中优势资源实施重点培育,围绕企业技术装备提升、产品结构调整、创新创牌、战略合作等做好扶持服务,优先支持其上市挂牌融资、兼并重组、联强引强,为支撑和拉动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实施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双十计划”,引导企业围绕自身优势,聚集创新资源,针对重点项目进行科技攻关,加快创新联盟和创新平台建设,实现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新突破。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出口品牌培育,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巩固深化传统市场,大力拓展新兴市场,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外资利用的质量和水平。加强重大招商项目的策划、推介与推进,精心组织好各类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活动,以招商引资促进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严格落实减排责任制,大力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统筹抓好农业、交通、公共机构、商业与民用等领域节能降耗,加快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和绿色发展模式。
(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加快构建精准、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支持猕猴桃、茶叶、桔梗、“黑五类”、食用菌等品种做大规模,积极打造上瓦泉有机草莓采摘园、源泉猕猴桃休闲采摘园、天佛山生态庄园等10个示范园区。全力推进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建设山里阿哥蓝莓、庆华食用菌、桥西蔬菜、润成草莓等10处有机富硒试验基地。充分发挥南部山区生态优势,建成20家集休闲、娱乐、住宿、餐饮于一体的高效生态园区。深入实施万户农民脱贫奔康工程,制定完善行之有效的精准扶贫措施,抓好太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生态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5个村、1.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抓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石马水库灌区改造等工程,大力实施荒山造林、长防林、森林抚育、湿地公园建设等生态工程。深入实施农村环境“五化”工程,建设完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完成55个村庄(社区)村容村貌改造,力争年内70%左右的村庄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稳定和谐发展的农村社会新秩序。
(三)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打好“好客山东”和“陶风琉韵·休闲博山”旅游品牌,努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快姚家峪、五阳湖、环鲁山等旅游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建设博山区游客集散中心。依托亲山近水、生态休闲、有机农业等乡村旅游资源,实现“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效结合, 打造高品质乡村旅游,积极争创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区。优化城市商业布局,扶持重点商贸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引进知名连锁企业,带动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全力加快龙泉科技大厦、冠华龙凤城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抓好互联网产业与我区优势产业的融合,以电子商务拉动传统商贸业态升级。打好“中国鲁菜名城”和“中国鲁菜烹饪之乡”品牌,打造3-4处以博山菜为特色的餐饮密集区。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金融服务组织。大力发展物流、科技研发、技术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产业,规划建设具有区位优势和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基地,提升发展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休闲娱乐、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构筑中心突出、区域协调、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乡建设新格局。加快东过境路建设,实施体育路、五岭路北延等城区路网建设,抓好双山路、博北路、池峨路等道路升级改造。完善城区绿化建设,实施陶琉公园续建、峨嵋山文化公园、凤凰山西路广场等生态景观建设项目。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加大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力度,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完成天然气入户5000户以上,替代及新增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实施峨嵋新村、新博园、龙泽园等老旧小区和青年路、北岭后街、颜山公园北路等背街小巷升级改造。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以省、市示范镇建设为带动,优化镇村功能布局,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改造提升城乡环卫设施,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五)繁荣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建成启用2所规范化小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支持特殊教育,积极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卫生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区中医院迁址新建、南博山卫生院改扩建、夏家庄镇卫生院迁址新建等卫生重点项目建设。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创新做好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繁荣群众文体生活。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自主创业人员帮扶力度,构建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着力提升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水平,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扎实推进“平安博山”、“法治博山”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衔接好“十三五”发展的重要一年,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全面完成今年各项计划任务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