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八陡镇

中共八陡镇委员会办公室  八陡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八陡镇河道防御洪水方案的通知

八办发〔2020〕13号 

 

各村(社区)党委(总支、支部),村(居)民委员会,镇机关各办公室(中心),有关单位:

 《八陡镇河道防御洪水方案》已经镇党委、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八陡镇委员会办公室

八陡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5月13日

 

八陡镇河道防御洪水方案

 

为确保我镇河道汛期安全,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河道汛期险情,特编制本方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规范、指导八陡镇河道防御洪水,科学处置各类工程险情和洪水灾害,落实村、社区责任,保证抗洪抢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确保标准内洪水不决口,超标准洪水,最大程度减少洪涝灾害损失。提高八陡镇河道防御洪水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切实做好遭遇突发事件时的防洪抢险调度和险情抢护工作,做到有准备、有措施地防御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和灾害,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办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山东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技术规范、规程要求和经批准的河道汛期调度控制运用计划。

1.3编制原则

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充分体现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防御为主、全力抢险”方针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原则,构建镇村社区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在确保工程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坚持依法防汛、科学调度,最大限度拦蓄洪水资源。

1.4适用范围

1.4.1工程隐患导致的险情发生,岳阳河八陡段各小支流(茂

岭村小支流、小黑山后村小支流、苏家沟村长峪小支流、苏家沟村小支流、青石关村五龙溪小支流、杏花崖村小支流、蛟龙村至新生村小支流、龙王沟小支流、金桥村小支流、北峰峪村小支流)。

1.4.2超标准洪水:指超过河道行洪能力标准的洪水,岳阳河20年设计,50年校核。

1.4.3地震灾害:地震作用下导致河堤裂缝发生工程险情。

1.4.4上游塘坝溃坝导致险情发生。

1.4.5其它。

2.工程概况

2.1工程基本情况

岳阳河:长10.74公里,过水断面30×3×4,堤顶宽4米。

堤防长度10.74公里,涉及福山村、茂岭村、小黑山后村、大黑山后村、苏家沟村、东顶村、青石关村、北河口村、杏花崖村、阁子前村、虎头崖村、新生村、增福村、金桥村、和平村、向阳村、北峰峪村、福山社区、八陡社区、黑山社区、石炭坞社区、山机社区17个村和5个社区,溃堤可能淹没的范围:大黑山后村、苏家沟村、北河口村、杏花崖村、阁子前村、虎头崖村、新生村、增福村、金桥村、和平村、向阳村、北峰峪村、八陡社区、黑山社区、石炭坞社区、山机社区12个村和4个社区,人口:30000人。道路:大黑山后村路、文姜路北河口村至虎头崖村段、沿河路新生村至向阳村段。

2.2跨(穿)河建筑物(管线)

向阳村、和平村、金桥村天然气和暖气管线横穿岳阳河;从北寺大桥至宝山水库顺河堤边铺设一道排污管线;岳阳河上有向阳桥、和平桥、金桥桥、新生桥、虎头崖桥、阁子前桥、杏花崖桥、北河口桥、大黑山后桥、福山桥。

2.3河道整治历史

岳阳河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进行河道治理,垒砌石岸,去除急弯,疏浚河道,修建龙湾拦河坝、新生村东南群英坝等设施,其他小支流也修建很多小水坝,有效拦截洪水,大大减少水患。2007年实施岳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建石炭坞河段梯级小水坝、新生村水坝、甜水沟水坝、龙王沟水坝。现在石炭坞河段梯级小水坝和新生村水坝已被拆除。

3.河道安全隐患分析

以上河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河堤年岁久远已有坍塌破损地方,没有来得及及时修复,河道淤泥多等问题。险情分析:大洪水期间可能造成涮堤、涮坝、漫坝或决口;引起河内土方积水严重,河床高度大面积抬升。流域内小水坝溃坝可能导致短时流量突增,危及堤坝安全,导致灾难性后果。

4.险情监测报告

4.1巡查人员的组成

各村设置常备队1—2人,负责对本村河堤日常工程巡查。高水位时全镇巡查人员数量达到51人,由镇党委书记、镇长和各村、社区书记主任亲自带队。

4.2巡查的内容及方式 

4.2.1巡查水坝时。要查看水坝顶有无裂缝;要注意观察坝前坡(迎水坡)和坝后坡(背水坡)有无渗漏、漏洞、裂缝、塌陷、滑坡等险情;要特别留意水面(位)线高低、水位尺有无损坏等。要走水坝的坝前坡、坝顶、坝后坡。

4.2.2巡查河道河堤时。要查看河堤有无裂缝、塌陷、滑坡、冲坏等险情;要注意观察河堤脚部位有无渗漏;要特别留意河堤有无被水淹漫过等,要走河堤上。

4.2.3巡查河道河底时。要查看河底有无冲坏,要注意观察河底有无堵塞影响泄洪;要特别留意河底有无旋涡冲得很深。要走河道上。

4.2.4河道其他险工段也要重点检查。

4.3工程巡查频次

河道内水流量较小时,每日巡查1次;河道内水流量较大,每日2次;水位继续升高接近淹没河床时,实行每日6次。河道水位超过河堤和坝顶高度时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注意事项:要做好检查记录;交接班应衔接;检查部位要到位,不能有漏。

4.4监测、巡查结果处理程序

4.4.1巡查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和险情,立即通过吹哨、鸣锣或无线电话报警,同时做好巡查记录。

4.4.2责任人立即组织抢险队进行抢险,同时报镇、区防指。河堤和水坝有溃坝危险时,由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通知下游有关村,组织群众转移。

4.4.3影响村庄不在本辖区内,水坝有溃坝危险时,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及时上报区防指和通知下游镇街道。

5.险情抢护与群众转移

5.1责任人

根据险情发生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实施方案,调度人员、物资。抢险队到位后,根据分工,实施抢险。抢险方法:

5.1.1渗漏:临水截渗防漏、背水导渗减压。

5.1.2漏洞:软帘盖堵、堵塞封堵、抛填粘土前戗。

5.1.3塌坑:翻压夯实、填塞封堵、填筑滤料。

5.1.4非滑坡裂缝:塑料膜覆盖、开挖回填。

5.1.5滑坡:塑料膜覆盖、抛石固脚阻滑、临水截渗、背水导渗、上部减载。

5.2可能溃坝时反应和群众转移安置

5.2.1各村均应成立群众转移工作小组。小组任务:组织群众安全转移,检查转移是否遗漏、人员转移后村内的警戒保护。公安部门到达后,转移小组协助公安部门进行警戒。

5.2.2河道出现险情后,危及村庄时,需组织相关村庄转移,转移命令由河道现场抢险指挥发布给下游相关村,同时报镇、区防指,传送方式:有线、无线电话,高音喇叭、敲锣、人工等。送达对象:口头、电话通知相关村书记、主任等均视为送达。

岳阳河福山片转移到大黑山后村新盖楼区广场;北河口片区转移到东顶村广场;八陡片区转移到八陡镇中心学校操场;石炭坞片区转移到山机文化广场。

5.3注意问题:

5.3.1出险地标志:在出险、抢险地段,白天插红旗,夜间挂红灯作为出险标志。

5.3.2抢险实施过程中,要确保抢险人员安全,靠近水边人员要穿救生衣,注意自身安全。

5.3.3险情处理完毕后,现场要保留相当数量抢险物资,加强重点值守。

6.应急保障

6.1抢险指挥设置

河道设河道防御洪水领导小组,镇分管副镇长为组长,负责指挥,技术负责人为镇水利站长,成员为各村主要负责人。

6.2防汛抢险队伍组织

组织常备队每村10人,抢险队每村30人,抢险队由各村主要负责人组织村青壮年组成,预备队由村主要负责人组织其他村民组成,村自备各类运输车辆和其他抢险工具。

6.3物资保障

根据镇防御洪水的要求,各村应备足抢险物料,土砂料取料地点。桩木、编织袋储存于防汛仓库内,一旦需要,及时用机动车辆运到抢险现场。

6.4通讯保障

联通、移动、电信等公司要保障有线、无线通讯畅通,村委配备高音预警喇叭3个,手持扩音器1个,高频口哨1个,铜锣1套;铜锣用于抢险指挥和群众转移通知,必要时人工传送。

7.《河道防御洪水方案》的启动和结束

7.1启动条件

河道遭遇超标准洪水、工程隐患、地震灾害、上游水坝溃坝、大体积漂浮物撞击及其它突发事件导致河道出现重大险情引发河坝溃决时。

7.2结束条件

河道险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或排除时,由现场抢险指挥宣布险情排除。

7.3抢险预案启动与结束

由现场抢险指挥发布,同时报镇防御洪水指挥部、区防指。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