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全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 公告内容
  • 草案全文
  • 草案解读
  • 背景介绍
  •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
  • 我要发表意见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21〕43号)和淄博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推动全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淄政字〔2022〕 5 号)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区教育和体育局起草了《关于推动全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将征求意见稿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截止日期:2022年11月8日。

       联系方式:0533-4297713

       邮箱:bsjt4297713@163.com

 

                                 淄博市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2022年10月8日

关于推动全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总体目标

       以服务全区“产业振兴、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目标为导向,利用三年的时间逐步实现全区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五年长学制试点,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确立普职融通、中高职协同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陶琉艺术、餐饮旅游、电子商务等专业领域建设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化高水平专业。全区职业教育规模结构更加合理,专业设置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契合,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升学就业,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

       (二)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三)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推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

       (四)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五)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六)坚持高点规划,统筹布局,通过抓引进、促整合、探新路,有力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四、重点任务

       (一)成立淄博市博山实验教育集团。整合高中段教育资源,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打造高中段教育的博山模式。充分发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各自比较优势,凝聚教育政策、师资力量、学校生源、课程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合力,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聚生,促进学生发展方向的动态调整和路径的优化选择,不断拓宽学生升学、成才途径,打通普教、职教交流通道,实现两类教育资源、教学模式的共享共赢。构建普高、职教协同发展机制,规划建设高等职业学院。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把立德树人落实落细,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整合育人资源,建立健全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三全育人”工作制度,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多维联动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积极参与“三全育人”典型学校、班主任能力大赛、名班主任工作室、德育特色案例、思政示范课堂等评选活动。

       (三)改善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学校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布局结构,按照高职院校标准,规划职教园区,采取合作、托管、集团办学等措施,建设优秀中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构建大职教格局。实现淄博工贸学校一期建设规划占地150亩,建筑面积60000㎡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目标任务。二期按照高职院校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力争达到高职院校办学条件。

       (四)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手段改革,完善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开发各专业“立体教材”,建设新型活页教案、工作手册,配套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深化“三教”改革,促进书证融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力争建设5门以上在线开放精品课程。抓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鼓励职业学校学生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就业创业本领。

       (五)构建专业布局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推进落实市委、市政府科教赋能创新行动,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和四强产业需求,密切关注社会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面向“机电泵业、健康医药、汽车智造、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发展特点,突出我区餐饮旅游、陶瓷琉璃等特色产业优势,重点建设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汽车、中西餐烹饪、数字经济等相关优势专业,积极培育工艺美术(陶瓷琉璃方向)、旅游服务等传统特色专业,支持鼓励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紧缺专业发展,构建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布局动态调整机制。全力打造我区职业教育2-3个精品专业,争取入选省高水平中职专业(群)。

       (六)落实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以适应产业和就业需求为导向,在管理体制、专业设置、教师待遇、职称评聘、校企合作、教师招聘等方面,赋予职业院校更多自主权。由学校在限额内自主设岗,自主确定用人计划,自主确定招考标准、内容和程序,在相应人事考试官方网站公开招聘岗位信息、自主招聘各类人才,实行事后备案。支持职业学校招聘引进首席技师、齐鲁工匠、技术能手、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等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七)深化教师招聘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落实职业学校20%编制员额内自主招聘兼职教师政策,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核拨财政经费,职业学校新进专业专任教师原则上应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和相关专业技术资格。通过直接考察的方式招聘,吸引业界优秀人才担任专任教师。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企业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纳入其业绩考核评价,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

       (八)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双优多元,创新团队建设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坚持“优秀校内专业教师+优秀校外兼职教师”的双优标准,坚持“校内名师+企业技师+高校导师+行业大师”的多元建队策略,建立起高层次人才选聘制度、柔性引进制度、优绩优酬激励制度。打造一支相对稳定并动态调整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九)强化职业教育数字化支撑。推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建设智慧校园和新型教学空间,不断提升职业学校的信息化能力与现代化水平。推进示范性智慧教室与智慧实训室建设,利用虚拟现实、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开发基于职场环境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场景、虚拟仿真实训资源与平台,拓展产教融合的途径和手段。

       (十) 完善职普融通办学模式。进一步加强职普融通办学模式改革,统筹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打造命运共同体,开展五年长学制试点,加强与高职院校“三二连读”专业建设,畅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进一步完善职普融通发展模式。

       (十一)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指导职业院校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结合区域经济地方产业人才需求,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支持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落实职业院校开展培训的激励政策,培训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在原总量基础上及时核增所需绩效工资总量,在内部分配时向承担培训任务的一线教师倾斜。

       (十二)强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推行“校中有企、企中有校、融合发展”的校企融合新模式,通过订单式合作、半工半读、冠名班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教师与师傅、专业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实现共同育人目标任务。主动吸纳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订单培养,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推进实体化运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十三)赋能乡村振兴,创新职教服务模式。面向农村和第一产业,加强园林绿化、畜禽生产技术、农村电气技术等农字号专业建设。坚持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建立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公共实训基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鼓励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和在岗继续教育。

       (十四)强化职业教育经费多渠道投入保障。健全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基础能力建设多元投资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确保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加强实习实训及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提升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水平。

       (十五)加大招商合作的力度。积极与高等职业院校、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等合作办学,成立二级产业学院或运营公司,开展中高职职业教学培训、校企合作、产业引导,加快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五、保障措施

       切实把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强化组织领导和各类要素资源支持,凝聚发展新动能,为争创全国职教高地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宣传、编办、工会、团委、妇联、人社、财政、工信、科技、农业农村、服务业、招商、文旅、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各负其责的职业教育领导体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年召开不少于2次会议,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召开专题会议。加强职业学校党建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二)加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政策保障。构建适应现代职教体系的投入机制,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制度,逐步落实职业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省定标准。政府统筹,调动企业、社会各方积极性,同向发力,拓宽经费投入多元渠道,汇聚更多社会资源注入职业教育。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加强正面宣传,运用各种手段和载体,面向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取得成就及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典型,引导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发展观。讲好身边的职教故事,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2022年10月8日

《关于推动全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草案解读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20214月,中央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了总体部署。20217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山东省教育厅、淄博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了实施意见,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和要求。

二、我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以服务全区“产业振兴、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目标为导向,利用三年的时间逐步实现全区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五年长学制试点,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确立普职融通、中高职协同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陶琉艺术、餐饮旅游、电子商务等专业领域建设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化高水平专业。全区职业教育规模结构更加合理,专业设置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契合,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升学就业,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

三、实现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遵循哪些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

(二)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三)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推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

(四)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五)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六)坚持高点规划,统筹布局,通过抓引进、促整合、探新路,有力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四、我区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一)成立淄博市博山实验教育集团。整合高中段教育资源,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打造高中段教育的博山模式。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把立德树人落实落细,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三全育人”。

(三)改善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学校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布局结构,建设优秀中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构建大职教格局。

(四)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手段改革,完善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体系。

(五)构建专业布局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推进落实市委、市政府科教赋能创新行动,全力打造我区职业教育2-3个精品专业,争取入选省高水平中职专业(群)。

(六)落实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在管理体制、专业设置、教师待遇、职称评聘、校企合作、教师招聘等方面,赋予职业院校更多自主权。

(七)深化教师招聘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落实职业学校20%编制员额内自主招聘兼职教师政策,吸引业界优秀人才担任专任教师。

(八)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双优多元,创新团队建设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九)强化职业教育数字化支撑。建设智慧校园和新型教学空间,不断提升职业学校的信息化能力与现代化水平。

(十)完善职普融通办学模式。进一步加强职普融通办学模式改革,统筹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打造命运共同体。

(十一)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支持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

(十二)强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推行“校中有企、企中有校、融合发展”的校企融合新模式。

(十三)赋能乡村振兴,创新职教服务模式。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鼓励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

(十四)强化职业教育经费多渠道投入保障。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确保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向职业教育倾斜,整体提升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水平。

(十五)加大招商合作的力度。积极与高等职业院校、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等合作办学,加快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五、如何保障我区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

(一)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的职业教育领导体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职业学校党建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二)加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政策保障。构建适应现代职教体系的投入机制,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制度,逐步落实职业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省定标准。汇聚更多社会资源注入职业教育。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加强正面宣传,运用各种手段和载体,面向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取得成就及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典型,讲好身边的职教故事,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全市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巩固3年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成果的基础上,坚持规范办学和激发活力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聚焦“提高质量、提升形象”两大任务,着力补短板、强内涵、树品牌,扩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增强服务博山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022年10月8日至2022年11月8日,通过博山区政府门户网站对《关于推动全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示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没有收到反馈意见。

       特此说明。

 

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2022年11月9日

建议人* 联系方式*
意见标题*
意见内容*
验证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