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政发〔2011〕8号
源泉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源泉镇2011年安全生产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村、有关企事业单位:
现将《源泉镇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源泉镇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2011年全镇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博山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博办发〔2010〕16号),按照“一二三四五”(即:突出一条主线、强化两个责任、深化三项建设、抓好四个重点、完善五个机制)的工作思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向深度管理迈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保障。
全年主要控制目标:杜绝重特大事故和影响恶劣的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和事故总量,各项控制指标全面下降。
一、突出一条主线
坚持以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以深度管理为主线,全面梳理各行各业安全生产潜在的突出问题,逐一明确整治内容、整治标准、方法步骤、完成时限及责任人,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通过加强深度管理,促进企业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条件,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强化两个责任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责任。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手段,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继续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切实抓好部门和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镇政府和各村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工作措施。进一步调整充实安委会及其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其综合协调作用,认真梳理监管行业企业,逐一明确监管主体,全面落实实名制分级监管。
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和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加强安全评价、检测检验等中介机构管理,不断提高监管服务水平。认真组织开展检查督查,镇政府主要领导每月至少一次下企业、进车间检查,严格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制度,推动企业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坚持“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事故查处,严格责任追究。认真执行督导通报、联合约谈和挂牌督办制度,督促有关部门和企业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二)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健全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以及企业各个层级、各类人员、各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形成责权利相结合,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安全生产格局。要加强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设备,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规范企业安全管理、现场作业、设备设施、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作业票证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作业现场带班制度,落实现场带班人员紧急情况下停产撤人决策指挥权。加强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充分利用淄博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及时上传有关信息,逐步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岗前培训规定,企业所有新进人员必须经过认真培训,严格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不得以任何理由缩短岗前培训时间、内容和程序。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完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处置紧急情况和事故灾难的能力。
三、深化三项建设
(一)深化标准化建设。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的要求,各村各部门要确立安全标准化建设目标,组织指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投入,积极组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活动,并持续巩固达标成果,实现全面达标、本质达标和动态达标。年内,高危行业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不再延续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深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拓展、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增加按危险物质、高危工艺进行归类显示统计的功能,逐步实现监管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进一步扩大监管范围,逐步覆盖全镇所有行业领域,年内将全镇所有工业企业纳入监管系统。通过建立高效灵敏、反应快捷、运行可靠的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和工作效能,促进政府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推进安全监管实现现代化。
(三)深化规范化建设。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活动。突出抓好镇安监机构规范化建设,达到有编制、有经费、有场所、有人员、有装备。加强安监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规范监管执法工作,实现专家检查、执法监察、事故调查处理规范化,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四、抓好四个重点
(一)抓好安全培训考核。依托市安全生产培训中心和考试中心,不断规范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教材,严格培训授课,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加强电工、焊工实操考核。实行分级培训的方式,深入开展全员安全培训教育。通过开展全员培训教育,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素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防范能力。
(二)抓好专家技术服务。进一步充实多专业、高水平的安全生产专家队伍,健全安全生产专家信息库,建立完善专家工作机制,设立专家服务保障专项资金。拓展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渠道,发挥专家在安全生产许可审查、“三同时”审查验收及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标准化、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中的作用,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三)抓好安全班组建设。进一步明确创建安全班组的标准、目标和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创建安全班组的奖惩机制。全面开展安全班组创建活动,加强企业基础生产单元的现场管理和岗位管理,实现全员、全时制、全过程的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使重点岗位的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及其原理,了解违章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及其应急处置措施,逐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同时,逐步探索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模式,鼓励企业员工为安全生产建言献策,进一步提升企业安全水平。
(四)抓好作业票证管理。80%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都是违章操作导致,特别是电气焊等动火作业和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违章操作更易引发事故,严格执行安全作业票证制度尤为重要。要督导企业加强安全作业票证使用管理,加大监督指导和执法检查力度,确保企业执行各类安全作业票证制度落到实处。
五、完善五个机制
(一)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企业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建立隐患登记、建档、销号制度,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实现隐患排查、整改和监控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把许可关、职业健康关和安全标准化关,坚决依法淘汰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企业。各村各部门要严格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制度,企业要及时将重大隐患现状、可能造成的危害、消除隐患的治理方案报告政府有关部门。对政府有关部门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企业应按要求报告治理进展、治理结果等情况,切实落实企业重大隐患整改责任。
(二)完善安全生产督查机制。按照“分级负责、行业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督查机制,明确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督查职责,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查,促进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各专业安委会要定期对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充分发挥综合监督作用,达到“综合不代替、监督不缺位、协调有力度、指导有效果”的要求。加强执法监督,依法履行监管监察职责,推进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努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
(三)完善打非治违工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各村各部门“打非治违”工作职责,适时召开专项“打非”工作联席会议,实施联合执法,提高治理工作效率。采取面上巡查和随机暗访的方法,突出重点村、重点行业、重点部位,抓住依法惩处这个关键,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惩非法违法行为,关闭取缔非法生产经营和建设单位。
(四)完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营造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提升应急救援演练水平。实现应急救援经费统筹管理,提高应急救援技术装备水平,增强处置突发事故灾难的能力。加强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增强事故应对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