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标题: 博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博山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索引号: 11370304004337524B/2023-5361475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3-23 发布机构: 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

博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博山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3-23
  • 字号:
  • |
  • 打印

 

博政办字20239 

 

博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博山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博山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博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316

(此件公开发布)

 

博山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为推动全区文化旅游提质赋能,充分释放文化旅游业发展活力,促进文旅市场全面复苏,加快建设富强优美活力博山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任务

全域联动、创新融合,开拓文旅发展新赛道,实现文旅品质新提升。理清制约文旅发展瓶颈,激发文旅企业发展动能,释放文旅业发展活力,促进文旅市场全面提振,快干实干、抢抓机遇、高效服务,推动文化旅游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思路

三融,即融合、融通、融会。加速文旅与工农、教体、餐饮、康养等领域融合。加速景区景点之间、旅行社之间相互融通。加速文旅企业与市场、运营团队、投融资主体的对接融会。

三创,即创新、创意、创作。在文旅发展理念、景区运营管理、平台机制建设上出创新。在文创产品、品牌打造、智慧文旅上出创意。在文化研究、非遗手造、文艺作品创作上推出精品力作。

三全,即全时、全域、全员。坚持“大景区”理念,延长服务时间,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协同、镇街联动、企业攻坚、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实现全时服务、全域共建、全员共享。

三、工作措施

(一)实施提质增效工程

1.加快服务升级。以全域旅游理念,推动景区景点、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服务标准提升。组织全区13家A级旅游景区、1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开展“对内提品质、对外塑形象”管理服务大提升行动,促进景区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年内实现4A级旅游景区达到5个。开展文旅行业实战培训,通过互动学习、交叉轮岗、实地观摩、案例引导、智库帮扶等方式,帮助一线人员练好内功、强化技能、提升素养,达到“人人满意、事事满意、处处满意”。

2.加快配套升级。开展景区自查自改提升月活动,按照“精品化、特色化、标准化、人性化”要求,坚持“微改造、精提升”理念,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游客微观感受,对景区道路、游步道、索道栈道、观景平台、廊亭椅凳、标识系统、旅游厕所、停车场、游客中心、水电管网、应急救援等基础设施进行维护修缮、更新换代,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现设施更精良、景观更精美、服务更精心、体验更精致,推动旅游业高品质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3.加快产品升级。督促景区景点全面优化环境,通过走出去看、请专家讲等多种形式开拓眼界。超前谋划、高起点建设,融合博山地域文化特点,不断推出体验性、参与度高文旅迭代产品。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加强对目标市场潜在游客的深入了解,进而激发文旅企业新产品更新动能,将博山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集体文化记忆转化为场景、故事、体验项目引发游客的文化共鸣,实现产品快速提档升级。

4.加快运营升级。充分发挥区国有文旅公司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对全区景区景点、文旅项目、线路产品、旅游商品等文旅资源进行整体策划包装、营销推广和宣传推介,形成博山文旅IP。通过招商引智、联盟发展等方式,积极推进知名旅游企业、管理团队的合作实现专业化、市场化运营,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助力项目运营增效。

(二)实施智慧文旅工程

5.加强智慧文旅体系建设。积极链接省、市级智慧文旅系统,分游客服务、营销推广、行业监管和大数据分析四个板块,整合文旅产业上下游要素,打通博山文旅生态链,构建政府、企业、游客三方信息融合的文旅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智慧导览、电子讲解、在线预订、实时监测等功能覆盖,完成13家A级旅游景区、24个公共文化场馆、13家网吧、21个博物馆上线,推动博山文旅向精品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6.加速“一部手机游博山”上线。设景区景点、特产美食、线路推荐、视频集锦等主体板块,打造博山旅游的“活指南”。项目实施后,通过微信小程序游博山”即可进入,为游客搭建完整、快捷、智能的服务架构和业务渠道,融合微信、支付宝、自助终端等方式,解决游前、游中、游后所需的导航、导览、导游、导购等场景需求,大大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7.加大智慧文旅推广应用。开展智慧景区建设,指导景区景点通过小程序、APP,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线上服务。探索“AR+景区”“元宇宙+景区”模式,围绕“畅游博山·缤纷四季”“五个一·五个十”等主题活动,依托抖音、小红书、快手,发动网红、网络大V等新媒体,“文旅淄博”“文旅博山”公众号形成营销矩阵,推动文旅“上云、用数、赋智”,扩大文旅宣传效应,打造特色鲜明的文旅宣传微平台。

(三)实施全业态融合工程

8.推进文旅融合。对博山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梳理辨识,推动非遗旅游、文创旅游、博物馆旅游等旅游业态创新发展。以陶琉文化、餐饮文化为突破口,发挥琉璃烧制技艺、颜文姜传说、博山锣鼓、博山褡腔、布头画等非遗元素优势,挖掘陶琉手造、四四席等非遗产品的附加价值。开展“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民宿”活动,推动文化旅游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实现深度融合。

9.推进要素融合。在“吃”上,开展“舌尖上的博山”活动,对烧烤、早点、小吃进行挖掘探店,发布美食地图。按照地理位置、接待规格,对全区星级饭店、主题酒店、团餐点进行梳理归类。开展名小吃进景区活动,实现景区与餐饮相互引流,助力预制菜产业发展。在“住”上,开展住宿业摸底排查统计,指导全区星级饭店、快捷酒店、民宿、农家乐标准化建设管理,推出住宿地图。推进旅游民宿集聚区建设,让来博游客住得安心舒心。在“行”上,实现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有效衔接,构建“快进慢游”全域旅游交通体系,推进通景区道路建设,完善优化配套设施。打造“骑行山城”“慢游博山”品牌。在“购”上,融合美食、陶琉、农产品,推出“博山好礼”“博山优品”系列伴手礼,发布购物地图。开展旅游商品进景区活动,联合陶琉企业设计研发主题文创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购物需求。

10.推进产业融合。发挥文旅产业的拉动、渗透、催化功能,以“文旅+”“+文旅”为核心,融合全域全要素的人文、生态、环境、产业等基础和优势,促进文旅与相关产业跨界融合、集成联动。做精做强岜山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试点区,推进五阳湖、三水源、中郝峪等康养项目建设,积极争创省级文旅康养强县。整合地质、陶琉、工业遗存等资源,依托13家市级以上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设计开发工业遗存、美食体验等研学课程,实现研学旅行品牌化、市场化发展。

(四)实施项目带动工程

11.强化龙头打造。推进建设市级重点文旅项目9个,培育省级以上文旅示范点10个。持续建设以颜神古镇为代表的工业遗存项目、以红叶柿岩为代表的生态观光项目、以岜山中医药健康旅游景区为代表的康旅融合项目、以中郝峪幽幽谷为代表的乡村旅游项目、以环鲁山旅游民宿集聚区为代表的精品民宿项目、以老颜神为代表的美食体验项目,坚持龙头项目引领带动,夯实文旅产业基础

12.加速项目上新。坚持高标准策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核心,推进文化体验廊道项目建设,以博山陶琉、山地石屋、工业遗存“三驾马车”作引领,策划推出石门片区山地石屋长廊、美陶艺术院校综合实训基地、鲁耐+珑山近现代工业文明展示带、八陡老街、东部红色与历史村落文化区、环五阳湖民宿集群等文旅新项目。建立动态项目库,分在建、策划个板块,梳理文旅重点项目37专班跟进服务,推进落地达效

13.精准招商引资。全年开展线上、线下招商活动不少于50次,争取落地项目8个。细化招商路径,拓宽招商半径,瞄准国字号、央字头、上市公司、文旅领军企业,集中力量招大商、大招商。鼓励盘活现有资源,避免大拆大建,以小切口带动文旅发展大突破。发挥厦门朗乡、山东文旅等已入驻企业的辐射带动优势,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构建“政企联动、互促双赢”的新型招商模式。

(五)实施消费提振工程

14.加强消费引导。指导13个A级旅游景区开展门票减免优惠活动、免费开放日活动,21个博物馆开展定时免费讲解活动。鼓励景区、影院等文体娱乐场所延长服务时间,完善岜山、西冶街、老颜神夜游、夜娱、夜餐、夜购、夜读消费业态,全面释放夜间经济活力。

15.加快产品策划。策划推出“一步千年·陶琉研学游,一味清欢·特色美食游,一见倾心·生态观光游,一揽全城·都市休闲游,一路芳华·精品民俗游,一脉相承·红色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策划推出四大系列文旅主题活动,即邂逅春风·花蝶季、遇见夏爽·观星季、奔赴秋约·晒秋季、寻沐冬暖·民俗季,通过活动赋能文旅消费。

16.加大旅行社助力。引导地接社做精做优,邀请市外旅行社来博踩线。推出“陶琉之都研学游”“鲁菜名城美食游”“裕禄故乡红色游”等20个文旅产品,发布自驾游攻略和旅行社专线,年内组织旅行社对接活动10次、省内外发布活动5次,将特色明显、内容丰富、受众明确、卖点清晰的文旅产品集中推向市场。

四、工作保障

(一)完善工作机制。建立文旅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督促指导、统筹调度各项工作落地落实。风景委、文旅、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全面梳理重点文旅项目的制约瓶颈,保障项目落地开工。各镇(街道)立足优势,明确文旅发展工作重点,错位发展、有序推进。各文旅企业要提升服务意识,及时更新产品,增强游览体验感。成立由景区产业联盟、餐饮产业联盟、住宿产业联盟等组成的文旅产业联盟。四方联动,内生动力,共同解决文旅发展理念更新慢、龙头带动弱、项目储备少、服务品质低、发展合力小等问题。

(二)注重人才培育。成立在地人才库,通过高校培训、挂职学习等方式,留住本地人才。发挥大师工作室“传帮”作用,培养懂设计、能创作的复合型人才。落实人才引进各项政策,加快智囊团队伍建设,通过选聘文旅合伙人,引进一批会策划、懂经营、善营销的领军型、高层次文旅人才。与山东文旅智库合作,推进高端人才储备,采取一对一”“手把手”模式,帮助文旅企业纾困解难。

(三)加强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文旅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严守生态红线,符合国土空间规划、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管控要求,符合文物、土地相关政策。各职能部门要协同发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更实更细的工作举措,加强行业监管和执法检查,守好文旅发展一排底线,确保文旅市场繁荣、有序、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