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博山区城东中心学校劳动任务岗设置及完成情况汇报 | ||
---|---|---|---|
索引号: | /2024-5490921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11-29 | 发布机构: | 博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小小劳动者,博山区城东中心学校立足学校实际,挖掘劳动教育资源,设置劳动任务岗位,多措并举增加劳动教育的广度、深度。
一、多维思考--组织到位
学校从劳动任务岗的目的、实施、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思考, 力求做到“组织引领到位”“规划安排到位”“实施管理到位”,通过“三个到位”统筹设计了七彩劳动岗的内容和形式,注重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
二、多彩岗位--实施到位
学校将课内、外时间有效衔接,教学与活动有机融合,课堂与生活相互补充,构建“七彩劳动岗”体系:小主人·家校自理岗、小工匠·手工创造岗、小农夫·种植体验岗、小公益·志愿服务岗、小书虫·图书管理岗、小厨师·食堂管理岗、小后勤·物品看护岗。通过这些岗位,积极促进学生自主习得技能、养成习惯、涵养品格。
三、多种途径--空间到位
学校建立了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联动机制,将劳动教育与各学科、各项活动有机整合。如德育常规管理、环境卫生、主题活动,学科课堂、研学活动、课后服务,学具制作、科技节活动等,营建浓厚的“爱劳动、会劳动”的文化氛围,同时通过家校共育和校社协同的不同方式拓展家、校、社协同教育的资源、形式与内涵,提高城东学子劳动能力。
四、多种评价--引导到位
学校关注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丰富经历,激发学生兴趣,从“技能+素养”出发,指向劳动育人; 注重“过程+结果”评价,关注全过程出新招; 抓实“校内+校外”,全员参与多元评价。
1.每日“清单式”自评
学校围绕劳动能力的培养,把各年级学生的“劳动清单”和劳动岗位有效结合,注重劳动参与、体验,感受劳动价值。劳动岗位涉及吃穿住行,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思维和劳动品质。
2.每周“报告式”家评
家庭是孩子劳动意识养成的第一摇篮,通过学校—班级两级联动的形式促进基于学生劳动意识养成的家校合作。家长需要每周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进行描述性评价,助力孩子劳动技能养成。
3.每月“擂台式”师评
“七彩”劳动岗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每月开展“劳动擂台”,每月分年级开展不同劳动岗的擂台比拼,树立“劳动榜样”,帮助孩子们相互学习。
4.阶段“表彰式”校评
每个学期结束,将每个月的“月擂主”集结起来进行总擂主的评比,对于获得总擂主的学生颁发奖牌并进行表彰,获得最高票数的同学将获评为学校本学期“善劳”好少年。
五、多重保障--服务到位
为保证劳动教育的激励性、实效性和延续性,学校在劳动教育工作总努力做到 “三个加强”:加强场地建设。学校有专门的劳动实践教室,食堂体验场、图书馆、走廊、教室、科技活动室、创客教室、劳动种植园等空间拓宽教育场地。加强队伍建设。一合理配备,二面向全体,三强化研训,四激励机制。确保岗位指导有效、活动有序。加强资金保障。学校从场地建设,制作材料到活动的开展等方面投入一定的经费。
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的关键枢纽,要实现劳动教育的序列化、长效化、常态化,我们还有很长路要走。学校将遵循从小处着手,从习惯养成开始,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怀与本领,同时从大处着眼,把握劳动教育育人导向,丰富劳动教育岗位和形式,逐步形成拥有城东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