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镇办动态

乡村振兴|源泉猕猴桃开园在即 探访揭秘产业新貌

发布日期:2025-08-16 21:28:03浏览次数:字体:[ ]

再有半个月,源泉镇将迎来一年一度的猕猴桃开园盛事。与此前不同,在眼下的这处江北最大猕猴桃种植基地,不仅有5000斤/亩的稳产奇迹,更有“新农人”借电商重构产业版图的振兴故事。

在开园前夕,记者实地探访源泉猕猴桃的产业发展现状,感受丰收的气息与产业的蓬勃活力。

科技引领

猕猴桃种植基地焕发新生

8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源泉镇天津湾西村的一处猕猴桃种植基地。阳光下,55岁的果农阚金涛正忙着给果树抽枝,为猕猴桃的成熟做最后的准备。“这是确保果实充足光照的关键一步,这样收获的猕猴桃才会格外甜。”阚金涛笑着说。

这片占地约120亩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总投资超过200万元,是当地规模化种植的典范。与传统种植方式不同,这里采用了水肥一体化、园内生草、塔型架、果树环割增加授粉数等先进种植技术,使得猕猴桃的年亩产量稳定在约5000斤,品质与产量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基地的投资人李政,是一位“80后”的“新农人”。他名下的淄博相天莲生态农业发展公司,不仅在猕猴桃规模化种植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还成为当地线上销售体量最大的商家之一。

李政告诉记者,8年前他流转了这片土地,从一开始就注重科技投入与销售渠道的创新。通过同步搭建微商团队、社区团购,并迅速转入视频电商,依靠达人带货,将家乡的猕猴桃卖到了全国各地。“近几年,基地的猕猴桃年产量稳定在70-80万斤,销售额超过200万元,其中60%来自线上销售。”李政说。

在品控方面,李政的公司更是严格把关,平均每年完成线上销售十几万单,退货仅十几单,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我们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自己则专心种好猕猴桃,把好产品质量关。”李政说。

凭借严格的品控,原本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经销商,其角色正在发生变化,由曾经的产业“主角”变为“兜底者”。“如今,只有在线上销售和线下采摘实在卖不掉的情况下,我们才会选择经销商。越来越多的果农已习惯找我们帮忙带货,能帮父老乡亲们增加收入,我们倍感欣慰。”李政说。

产业升级

多渠道销售助力乡村振兴

不仅是天津湾西村,实地采访记者发现,在产业升级和多渠道销售的助力下,眼下源泉镇的猕猴桃产业发展之路正越拓越宽。

据源泉镇特色产业办公室主任翟慎红介绍,目前,源泉镇的猕猴桃种植规模已达2万余亩,年产量约1亿斤,实现销售收入约6亿元,成为当地近万人的生计来源。与从前不同,近几年,通过衔接多个电商平台,眼下源泉当地有10余家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已实现猕猴桃的线上销售,产品也逐步实现了由原本的单一采摘向多渠道销售模式的转变。

鲜为人知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从山东省果树所引种成功以来,源泉的猕猴桃产业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主要种植品种为中华系“博山碧玉”,以其独特的绿肉品质和单果平均重100克的特点,成为中华系唯一走向大市场的品牌品种。

近年来,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源泉镇的猕猴桃销售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数据显示,目前,源泉镇已有农业产业化企业9家、猕猴桃专业合作社42家、家庭农场50个。其中,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个;省级示范社2个、市级示范社5个、市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社3个;国家级家庭农场案例1个、省级家庭农场2个、市级家庭农场3个、市级果品标准园2个,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

“8月28日是源泉猕猴桃的开园日,今年是丰收之年,欢迎大家前来采摘品尝。”翟慎红热情邀请道。而随着开园日的临近,源泉镇的猕猴桃产业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展现当地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