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司法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 |||
| |||
2024年,博山区司法局立足“守正 创新 务实 谱新篇”主题定位,以“重点工作攻坚突破”为抓手,聚焦依法行政、维稳促安、护企惠企、法治利民、履职担当“五大能力”提升,大力推进法治博山建设。现将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夯实法治之基。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干部培训重点学习内容。2024年,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共计学法5次,共组织全体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信访工作条例》等分领域专题学法12次,举办法治讲座4次,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讲座2次。充分发挥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能力,组织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2次、办公室会议4次、各协调小组会议6次,部署推进重点工作18件,在全区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共进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格局。 (二)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依法依规决策,贯彻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2024年审核全区重大行政决策、文件、公告、合同、区政府常务会议议题等109件,梳理继续有效规范性文件11件,最大限度避免决策执行后的法律风险。强化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严把案件核查关、法律适用关、文书质量关,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42件,审结138件,其中维持25件,终止21件,驳回复议请求62件,撤销2件,确认违法2件,调解结案4件,形成“口径宽、效率高、成本低、纠错严”的运行体系。持续规范行政应诉行为,督促行政机关负责人主动出庭应诉,2024年行政应诉案件115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达100%,连续3年无败诉案件。 (三)全面深化法治宣传。制定印发《2024年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博山区区级国家机关2024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在全市首创重要普法节点提示单、普法工作提示函(建议书)制度体系,指导和帮助各责任主体解决“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积极推动“大联动、大普法”工作格局的形成,截至目前,共发出提示单12张、提示函4张。探索“新媒体+普法”新方式,打造“法治博山”公益普法卡通人物形象“颜小豸”,推出《听“婷”说法》《源泉司法所涉法日说法讲堂》等普法栏目21期。深耕民生领域法治宣传,组织开展“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安居有法”“爱路护路”“守护钱袋子”等专项普法活动80余场,惠及群众5400余人。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固稳定之基,守护全域平安。坚持全方位管控风险,严格落实矫正报到、请销假、考核奖惩等管理措施,强化省平台打卡、区联通定位系统、微信实时定位等信息抓取,作出训诫24人次、警告13人次、提起收监3人、行政拘留且罚款1人,形成有力震慑,全区169名社区矫正对象无脱管漏管情况发生。做细刑满释放人员衔接,落实必接必送制度,建立帮教小组,1008名安置帮教对象均帮教到位,无失联人员。坚持全周期帮扶显温度,积极协调镇(街道)落实困难特殊重点人群最低生活保障,协助落实临时安置1人,协助联系就医2人。推进“阳光工程”建设,成立万乔集团企业安置帮教基地,联合人社等部门对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帮扶,开展心理辅导132人次,公益活动688人次,组织职业技能培训89人次,通过个人价值实现对冲失范失序风险。 (二)系为民之情,增强服务供给。强化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开展“和·颜”调解品牌提升行动,2024年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918件,调解成功率达99.95%。立足“应援尽援 先援优援”民生目标,开展上门服务5次,全年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219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积极开拓公证业务,推进公证与不动产登记业务联办工作与“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探索档案调取部门协办机制,全年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2078件,推动公证服务向“便民化 协同化 数字化”转变。全区法律工作者坚持同题共答,8家律师事务所共计办理各类法律事务1857件,同比增长4.4%,业务收费1228.3万元,同比增长5.3%,6家法律服务所办理法律事务2270件,同比增长74.2%,业务收费186.19万元,行业发展潜力稳步提升。 (三)绘利企之卷,优化营商环境。牢牢把握“执法利企”宗旨,公布免检免扰企业121家,组织各行政执法单位及时制定月度行政执法检查计划172条,做到“无计划不检查,名单内不打扰”。部署实施全区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选聘31名行政执法监督员,建立31处联络点,对4项突出问题打出7套组合拳,营造主动服务、规范检查的执法环境。将法治营商环境纳入年度法治督察计划,对11家重点执法部门开展法治督察,针对督察中发现的3类共性问题,系统梳理问题清单,印发督察情况通报,督促整改落实;针对30项个性问题,逐一形成情况报告,点对点进行反馈,确保被督察单位对标对表抓好精准整改。承接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试点工作,坚持“处罚+教育”“执法+服务”,办理不罚轻罚案件20余件,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积极发展之势,展现奋进底色。岜山中医药健康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荣获“山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称号,区税务局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表现突出单位”称号。域城司法所旅游纠纷“三步调解法”在司法部主管刊物《人民调解》上获得推荐,并入选山东省第三届“十佳人民调解案例”提名。石马调委会“查析疏衡”化解房屋产权纠纷、城西调委会婚姻家庭纠纷联调化解入选全市“十佳人民调解案例”,西冶街改造提升纠纷化解、邻里纠纷化解相关做法入选市级提名。更是涌现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全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个人等岗位标兵。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效果还需提升。法治文化与道德文化、网络文化等有机结合不够,送法进校园等教育模式并没有脱离“灌入式”“说教式”,青少年学法积极性不高。二是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载体创新力度不足。学法形式往往局限于集中学习、阅读文件等传统方式,缺乏全面、系统地规划,难以形成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计划安排 (一)全面巩固基层基础。深化司法所综合改革,放大“局所联动 所呼局应 班子挂包 科所结对”效用,在帮助司法所进行硬件提升改造的同时,继续推进司法所整体工作打造,实现力量集成、效能放大。持续提升镇村合法性审查工作质效,组建“党政办+司法所+法律顾问”为主体架构的合法性审查队伍,进一步明晰合法性审查流程,将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行政机关合同等涉法事务列入合法性审查范围,规范事项的提起、流转、审查、报批等程序,切实推动合法性审查运行机制循环畅通。 (二)全面深化行政复议改革。探索行政复议速审速裁工作机制。打造“简案速审、繁案精审、繁简分流”工作模式。在立案上,不拘泥于传统形式,根据案情将案件分为一般程序、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做到有案必立;在审理上,坚持案卷精细化管理,实现全程留痕,全程溯源,做到简案快速准确的裁决。对政府信息公开、交通违章、投诉举报等简易类案件,实现速立、速审、速裁;针对疑难、复杂案件,除组织集体讨论、召开听证会外,邀请行业专家和专业律师共同参与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和决议,确保案件得到公开、公正审理。 (三)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组建“博山区公共法律服务专家库”,拓展法治体检、法治宣讲等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产品,为市场主体提供“菜单式”贴身服务。鼓励律师联合党支部依托党建共建,完善在园区、产业平台的法治驿站布局和实体运行。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群众需求、社会需求,实现法律援助、涉企公证资源的配置优化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增强在知识产权保护、企业融资、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服务供给,推动调解触手向金融、商贸等领域延伸,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智力支持”。 (四)做好行专调解联动文章。紧紧围绕矛盾纠纷易发多发行业和专业领域,做实做好全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与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法润孝乡公益服务队的联系配合工作,及时规范化解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劳资关系、物业管理、交通事故等矛盾纠纷,拓展解纷协作网络。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