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风景名胜区六大景区简介 | |||
| |||
博山风景名胜区主要由鲁山景区、原山景区、开元溶洞景区、樵岭前景区、五阳山景区、石门—白石洞景区等六大景区组成。博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种类丰富、独特,山、水、林、泉、洞风光各异,素有鲁中山水画廊和千里鲁中一明珠之美誉,也是著名的华夏孝乡和陶瓷琉璃名城,众多景观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 鲁山景区 鲁山景区位于博山东南部,景区以其优美的森林环境,奇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鲁中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区。 主峰——观云峰海拔1108.3米,是山东省第四高山,鲁中地区最高峰。现规划为六大景区,一百四十多处景点,集山、水、林、泉、石、洞为一体。其中云海日出、四雄竞秀、月上听涛、夏日鸟会、万石迷宫、驼禅寺、鬼市、一线天、云梯仙境、枣树峪与登天沟瀑布、鸣石山奇石、道沟森林浴场、北坪江南水乡等景观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鲁山历史悠久,曾是我国元、明、清三朝的皇家养马场,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国营林场,生态环境得到了完整的保护,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自然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有植物种类1300余种,动物751种,仅国家级保护动物就达39个品种,动植物种类、数量居省内前列,被称为“鲁中动植物王国”。鲁山属暖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是淄、汶、弥、沂四河的发源地。年平均气温12.4℃,年均最高气温17.8℃,自古就有“步入鲁山景色幽,六月炎夏顿成秋”的说法,是无暑无尘的清凉净地,是远离喧嚣城市,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胜地。 原山景区 原山景区坐落于博山城区,涵括120多个山峰,是山东省十大新景点、山东省十佳森林公园,它分为凤凰山、禹王山、望鲁山、薛家顶等景区。其中凤凰山(又名小顶山)因山似凤凰而得名,景区内山势险峻,地貌奇特,森林茂密,环境优美,文物景观、自然景观丰富,游乐健身场所众多,是陶冶情操、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之胜地。凤凰山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春秋战国兵家争战之地。宋代玉皇宫、明代红门和泰山行宫、清代吕祖庙等文物古迹掩映于密林之中,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画卷——岩画,展现于悬崖峭壁。战国齐长城贯穿于景区东西,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即出于此。抗日时期留下的炮楼、掩体,观后让人浮想联翩。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石海为北国奇观,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凤凰山景区森林资源丰富,有木本植物120余种,草本植物600余种,是一座天然植物园。 古老的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为了防御楚国和鲁国的进攻而修建的。作为已知的、世界上修筑年代最早的长城,齐长城其遗址在山东境内起伏绵延达618.9公里,在长清、泰安、历城、莱芜、博山、诸城等18个县市都留下了历史的印记。据考证,齐长城遗址在原山境内蜿蜒出没近5公里,依山取势,因险设塞,就地取材,多由青石、粘土堆砌而成,虽然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但主体保存仍相对完整。徜徉于高低起伏的山峦丘陵之间,不难想象齐长城当年的巍巍雄姿。郑振铎先生早年曾在一篇关于齐长城的长篇论文中,附有一张照片,正是原山景区内齐长城的遗址。 颜文姜祠古称灵泉庙,又称顺德夫人祠,位于博山城郊西南境内凤凰山下,是一座历史悠久且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古典建筑群。相传齐地孝妇颜文姜,孝侍公婆,远汲山泉水,不间寒暑,感动神明,泉出于室内汇流成河。文姜殁,在其草庙为神,后人在此建庙,即颜文姜祠。 据史料记载,该祠始建于北周(公元557年)。更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宋熙宁八年(1075年)扩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增建。共有四进院落,该祠占地面积3660余平方米,由山门、香亭、正殿、寝殿、土地祠、火神祠、三公祠、王爷殿、公婆殿、爷娘殿、郭公祠、百子殿、东西配庑,左右配院共四个院落,八十三间房屋组成,建筑面积1368.34平方米,为淄博市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樵岭前景区 樵岭前景区位于博山区西南6公里处的群山绿水之间。整个景区以樵岭前村为中心,方圆5公里。景区内峰秀岩峭,茅舍错落,小桥流水,一派山野风光。山奇、水碧、林幽、景秀是其独有特色,被誉为“鲁中山水画廊”。整个风景区由博山溶洞、王母池、天星湖、山东公路第一高架桥等构成,尤以博山溶洞、王母池为人所称道。博山溶洞位于樵岭前村东寨峪顶山,初步勘探主洞全长约5000余米,历经数年开发,主洞现已开发、开放1600余米,有待开发达4000余米,且整个主洞周围支洞交错,洞中有洞,曲折幽邃,结构十分奇特,洞内遍布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犬牙交错,玲珑剔透,令人惊叹叫绝,在北方地区十分罕见,洞内一般宽10米左右,最宽处20余米,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方行。高一般30米左右,最高处达50余米,最低处须匍匐方可通过,被誉为鬼斧神工的地下艺术宫殿。洞口位于寨峪顶山山腰,整个山势拨地而起,气势雄伟,绝壁百丈,崖穴密布,岩鸽鹰隼,盘旋其上。因洞口曲折向东,故又称为“朝阳洞”。洞内空气清新,常年流水,冬暖夏凉。整个溶洞是华北地区罕见的大型石灰岩洞穴系统,千奇百怪,五颜六色,形状万千,令人惊叹叫绝。 王母池位于樵岭前村南,两山相交形成一峡谷口处,飞流叠瀑,“疑是银河落九天”,巨大的水帘冲击崖底,流光溢彩,绚丽动人。在瀑布的右上方七块巨石叠立、高达10余米,恰似一娴淑的仙女在俯首凝思,人称“王母石”。沿王母池拾级顺河而上,“王母庙”、“黑龙潭”等景点,尽收眼底,边行边赏,毫不惬意。天星湖由天星峪而得名,与淋漓湖一山之隔,遥相呼应。大坝高悬,湖面平整如镜,风光旖旎,令人目不暇接。 淋漓湖水面130余亩,蓄水量250万立方米。湖内有鱼类10多种,以鲢、鲤鱼和野生白鳞鱼为主,还有珍贵的野生虾、甲鱼等。难得一见的野鸭、鹳类等数量众多,是各种鸟类繁衍生息的天堂。春天,迎春、杏花、桃花、梨花、槐花相继开放,如星辰般点缀在群山之中,大地渐绿,百鸟鸣唱;夏天,树木翠绿茂密,雨后云雾缭绕,如同仙境,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肺。至汛期,更有淋漓飞瀑美景,气势如虹;秋天,天高云淡,漫山红叶在渐变的湖水掩映下分外壮观,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冬天,大雪飞舞,条条山岭如银蛇共舞,原山松柏更加苍翠。 湖山掩映,恰似一幅酣畅淋漓的泼墨山水画卷。湖水烟波浩淼,波澜不惊,山如璧螺,倒映其中,正是“澄湖如镜碧参差,一一青山倒影垂”。乘兴荡桨,舟身伴着涟漪,身入画图,优游适意。一袭风掠,“吹绉一池春水”,山影变换,几致忘我。 开元溶洞景区 开元溶洞因洞内有唐朝开元年间的摩崖石刻而得名。洞口上方“开元洞”三个字,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第25世孙、现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缙先生所书。开元洞开放前,国内权威的岩溶地质专家曾对开元洞进行过考察论证,一致认为,开元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长江以北是罕见的布局,设计的精巧在山东省内独一无二。因此,国内著名的岩溶专家赵俊芬亲笔题写了“山东第一洞”。开元溶洞是廊道厅堂式洞穴,长1100余米,分六个大厅,洞厅大而高,钟乳石、石幔、石笋、石旗、石葡萄等自然景物丰富多彩,形象逼真,令人目不暇接。洞内出土有新石器时期、唐宋等各时期摩崖石刻和西汉、北魏、隋唐时期的陶片、铁器、兵器等文物,给开元洞内的人文景观又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五阳山景区 五阳山因五峰簇拥向阳而得名,位于博山西南部。山崖险峻,古建筑临壑构造,以“石”为特色的天然与人工并造之景观——跨涧东西的“担山”石桥,“惠恰邻里”,“道统三三”等摩崖石刻,以及石阁石殿。醉酒台、雾云洞,皆浑然天成。 五阳山向南即碧波荡漾的石马水库,向东即殿阁参差的五凤山、凤顶山。景区古建筑皆保存完好,庭内壁画依然清晰可见。正是:“石洞云封自古无人开密窍,天门雾锁从今有钥透玄关。 石门—白石洞景区 石门景区由龙门天池、小黄山、夹谷台等组成。山众而多奇,水丰而多秀,是石门风景区的主要特色。石门的山,绝壁突兀而立,村庄房舍随山势而建,青石崖、青石房,错落相间。 “十八盘”上,石壁石柱如林,就象黄山西海一般。由此北望,山顶平坦之地,曰夹谷台,史传春秋战国时,鲁定公和齐侯在此举行过“齐鲁会盟”。泉是山的眼睛,山水相依,方称佳境,龙门天池,水自众泉相聚,波平如镜,游人至此,荡舟之趣,尽在蜿蜒数里清波之中。 白石洞景区位于博山西郊。白石洞美,美在山色;白石洞奇,奇在山容。这里山榆、流苏、黄栌、乌桕,树树交错,把头上的蓝天遮个严严实实。暮秋时节,鹅黄、橘黄、绛紫,万木霜天沐金风。白石洞,洞在半山,晶莹白石镶嵌洞口;悬崖欲坠,细水涓涓流出石缝。龙神祠、团圆殿、玉皇阁,建筑独特,小巧玲珑。柿岩,因“柿林千树,高下扶疏”而得名。迤峦突翠,峰崖屹立,村民依岩布屋,“山从屋上风烟合,水抱村流涧相闻”,实为“天然摄影棚”。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