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源泉镇北崮山村入选淄博市乡村文化建设样板村! | |||
| |||
1月2日,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淄博市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村名单,我镇北崮山村榜上有名。 北崮山村位于博山区源泉镇,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的故乡。北崮山村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是一个有着五百年历史的古村,因位于小孤山前而得名。全村地域面积5200亩,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主干道路全面硬化。截至2022年底,全村共有户籍人口850户,2085人,企业36家,个体工商户100余户,农业苗木合作社1家,形成了以水泵制造、锻件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村域内旅游资源、传统建筑丰富,已形成焦裕禄纪念馆、焦裕禄故居、岳阳山景区等旅游景点。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省级美丽乡村、省级卫生村、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等。 保障机制完善 北崮山村由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统抓文化建设,一名村党委委员、村委委员分管文旅宣传,一名村委委员分管文化,配备一名专职文化管理员负责具体工作,定期召开研究文旅工作专题会议。文化工作经费投入机制健全,村文化管理员经费、业务活动经费和日常工作运行经费保障有力,能够满足村民开展文化建设各项需求。村内有锣鼓队、合唱队两支业余文体团队,常年开展文化活动。成立“焦桐花开”志愿服务队、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书香伴读志愿服务队三支文化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活动。 “四大平台”助推文化建设 北崮山村搭建“四大平台”助推文化建设欣欣向荣。建设红色文化研学基地,目前已建成一条涵盖村史馆、焦裕禄入党处、民兵训练场、小学堂、民宿、民心石、琉璃小院、联营等景点和体验点的游览路线,接待个人和团体研学参观,让游客近距离感受焦裕禄的成长环境和农家氛围。建设文化广场,村内有大小广场、文化长廊近十处,设备齐全,为文艺演出、艺术展览、文化交流、观影讲座等各种活动提供了场所,也是村民休闲娱乐、展示自我的绝佳去处。打造农家书屋,书屋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图书品类齐全、摆放有序,阅览室宽敞明亮、安静整洁,为村民提供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场所,村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提供所需查阅的书籍名单,由村委统一收集,共同打造切合村民需求的小型图书馆,实现村民的自我提升与发展。建设非遗传承工作室,与周边中小学合作,定期开展剪纸、布老虎等传统技艺的体验和教学,不断扩大成员、精进技艺,为村内旅游商店提供货源、参加比赛等。 “三大活动”永葆文化生机 北崮山村开展“三大活动”永葆文化建设生机活力,形成了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裕禄故乡“焦桐花开”品牌。北崮山村村民自发组建“焦桐花开”志愿服务队,村民们以志愿服务为荣,在全村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每年定期举办节日活动、读书活动等由村民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依托农家书屋面向村民开展传统教育、母亲节等主题阅读活动,培养了5名业余文艺骨干。村两委牢牢抓住节日节庆,邀请专家和专业团队进村开展活动,如送戏下乡、送影下乡、书画创作、义诊义演等,方便村民生活、拓宽村民视野,村民也可自发排练节目上场演出,营造热闹喜庆的文化氛围。 “两个挖掘”夯实文化根基 北崮山村聚焦“两个挖掘”夯实文化建设根基。深入挖掘焦裕禄精神文化起源,利用村内文化平台开展党建活动,邀请党史专家更正补充相关内容,接待省内外单位团体开展党建活动。在不断交流促进中逐步完善成型,请教村民焦裕禄在家中的典型故事,在村民中举办家风故事我来讲活动,村内房前屋后大街小巷都悬挂着焦裕禄的故事,焦裕禄精神在他的家乡代代传承,永不磨灭。深入挖掘北崮山村村史故事,邀请专家组织撰写《北崮山村志》,对村庄的风土民情、革命传奇、文物古迹、传说逸事、大事纪略等进行梳理,入选“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 文化生态良好 人居环境良好、村容村貌整洁,美丽乡村建设卓有成效。先后建成裕禄文化广场、饮水思源广场和峥嵘岁月广场,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将村庄环境维护工作落实到户,实现环境景观错落有致、功能完善,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道路整洁、村庄美丽。获得省级卫生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村内自然资源丰富,岳阳山,海拔855米,山上碑多、景奇、水秀,亦有齐长城遗址,山下种植大片猕猴桃、林场,环境优美,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 文旅融合发展 传统文化历史积淀丰厚,村民自发组织剪纸、布老虎等传统技艺活动。非遗资源丰富,有岳阳山九十九顶的传说、唐王寨的传说等等。传统工艺项目有崮山豆腐、焦家香油、煎饼等制作,曾是北崮山村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有扮玩、踩高跷、扭秧歌等民俗节庆活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彰显区域特色。近年来,北崮山村将农耕文化与体验式旅游结合起来,举办了猕猴桃采摘节、樱桃采摘节等一系列广泛游客参与的活动,非遗传承工作室对游客开放,配备专业老师,游客可体验剪纸、布老虎制作等传统技艺。北崮山村利用原有联营店改造成旅游购物店,出售本村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手工艺品及文创农创产品,如猕猴桃、婆婆丁茶、焦家香油、酸枣根等。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