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博山>镇街概况

山头街道

发布日期:2023-07-28 14:22:11浏览次数:字体:[ ]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山头街道,位于博山城区东南,1932年建置为镇,2010年改为山头街道办事处,总面积53.74平方千米,行政村21个,城市社区7个,常住人口5.45万人。直属党组织40个,其中党委7个,党总支17个,党支部16个,共有党员2401名。街道先后荣获市“落实突破年”先进集体、省特色小镇、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省第二批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创新打造“1+N打包式”社会救助服务模式获评2022年度数字政府典型案例、省优质旅游产品优秀案例等荣誉称号。

2022年,山头街道落实党建职责,建设过硬班子队伍。坚持抓机制、强保障,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的“硬任务”。强化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从严落实好组织生活制度,每月组织村社区党员轮流到街道实训中心接受轮训,累计轮训2000余名党员;狠抓基层教育培训,细化完善“五代理”规章制度,加快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完成任务率100%,实现支部规范化建设与村级事务闭环管理;优化“一网三联”治理模式,调整优化专职网格员布局,实行城市社区与综治中心双向挂职,在体制机制上促使两级人员形成一股合力。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经济发展】2022年,山头街道聚焦产业赋能,厚植优势培育特色品牌,充分发挥颜神古镇项目的引擎作用。开工建设17个重点项目,华能白杨河电厂整县制分布式光伏、废副资源综合利用和国产数字化系统应用等4个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科技驱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企业创建创新平台,已经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共12家。通过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店小二”式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已经实现省外到账资金10.25亿元。

【城市建设】2022年,山头街道聚焦城市建设。环境整治工作稳步推进。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点评+巡查+交办+通报+考核+奖惩”推动机制,倒逼村(社区)实现“反馈问题清存量、新增问题控增量”的目标。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全面清理镇区、村(社区)、连村路的四大堆、裸露土地、垃圾点等;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完成环保屋投放、宣传版面设置和收集亭安装工作,对街道垃圾转运站进行升级改造。目前街道已设置环保屋50处,增设收集亭150处,增设宣传版面180余处,投放分类垃圾桶620余个。实施全域绿化提升工程,摸排各村未绿化的边角地带、闲散土地50余处,投资120余万元,消灭裸土3000余平方米,实现查缺补漏、整治提升全域化。

积极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引进社会资金,改造提升秋谷城市绿道、乐疃城市绿道、南神头郊野游园、窑广田园综合体项目,累计面积22.4余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250万。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实施特陶小区和石油小区两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改造住宅楼10栋,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26户,项目投资约650万元。

【社会事业】2022年,山头街道树立民生导向,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一是全力推进物业全覆盖全满意。街道共7个城市社区30个小区,现有常驻居民1.17万户,楼宇375栋,建筑面积约134.27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物业入驻小区24个,物业覆盖率达86%。30个小区全部完成红色业主委员会成立工作。建立物管理考评机制,全面落实好社区党组织下的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的三会制度,服务群众工作不断提升。二是用心用情做好群众满意度工作。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接单—派单—电访—处置—回访—回复”完善闭环制度,建立未诉先办、回访督查、通报调度、书记约谈机制。截止目前,街道共处理市民投诉件3839件,满意率95.07%;开展大走访活动,组织对大走访活动进行集中培训,在走访过程中做到不“扰民”,讲究方式方法,最大程度赢得居民群众尊重与认可。完成走访14209户。针对大走访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会商研判,系统梳理分析群众诉求和问题,累计发现问题213个,并及时进行反馈整改,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夯实城市社区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基础。创新体制机制,城市社区书记挂职街道综治中心副主任、专职综治网格员挂职社区居委会委员助理,促使两类人员在社区形成一股合力。发挥老厂矿宿舍厂领导、班组长和新建小区志愿者、热心人的作用。解决城市社区工作力量不足、区域情况复杂的难题。在群众满意度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辖区企业9000名职工和学校3500名学生及家长的作用,做到共建、共享、共赞。三是全力做好各项民生工作。组织策划实施各层面系列民生实事36项,涉及老旧小区改造、小区物业星级管理、宝山游园建设等9项镇级民生实事和秋谷果园建设、东坡景观绿化等27项村级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规范村、社区村务公开工作,完成28个村社区公示栏提档升级;打造“家富网格工作室”样板,全力做好风险评估、风险隐患排查、网格化管理服务、反电诈和养老诈骗等工作,做到主动协调、全程跟进,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夯实群防群治的基层基础,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

【颜神古镇项目】2022年,颜神古镇项目持续推进。完成窑神街、食神街、文化广场、侯家楼片区占地约150亩建设,涉及106个院落305间房屋。完成西门停车场建设,东、西门建成并投入使用。推进项目招商、完善业态,目前美食街区、商业街区、民俗街区、艺术街区、溪园酒店、“梧桐花开”、侯家楼宿集、陶琉实验室、颜神宴均已投入使用。自10月份开园以来,累计游客量达5余万人次,承接各类参观学习、考察调研600余次。“学习强国”助力“好品山东·齐品淄博”推广活动,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会场活动暨山东非遗购物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推进会等省级现场会在颜神古镇举办。先后获得“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典型案例、省历史文化名村典型案例工作、全省第一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示范项目、颜神古镇年货大集(闹元宵)获评省级冬季贺年旅游产品、金祥琉璃、雨点釉博物馆荣获山东手造100荣誉称号等省级以上荣誉。

三、创新与经验

山头街道坚持把落实上级改革任务与街道特色工作相结合,不断拓宽改革领域,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依托社会救助数字平台,打造“1+N打包式”社会救助服务模式。按照“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创新开展“1+N打包式”社会救助山头模式。依托“社会救助数字平台”数据共享、系统互通优势,对10个部门的24个救助事项进行“一门受理”,将救助申请分办至有关职能部门,实现“1”个平台受理“N”项救助,提高救助事项精准度,避免多次受理、重复录入,实现“一件事”多部门联合网上办公,构建“只到一窗、一套材料、一个流程、统一送达”的审批闭环,让“伤心事”安心办、宽心办、暖心办,让群众真正享受改革创新的政策红利。该经验做法入选全市第二批制度创新改革经验,入选全国2022年数字政府典型案例。

依托颜神古镇项目,创新创优文旅品牌。颜神古镇项目利用废弃圆窑、关停企业厂房、老旧居民住房等,对古窑、老厂房进行保护性开发,将工业遗存与文旅产业有机融合。目前已完成窑神街、食神街、文化广场、侯家楼片区占地约150亩建设,涉及106个院落305间房屋。完成西门停车场建设,东、西门建成并投入使用。推进项目招商、完善业态,美食街区、商业街区、民俗街区、艺术街区、溪园酒店、“梧桐花开”等已投入使用。先后被评为全省第一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示范项目典型做法、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颜神古镇年货大集(闹元宵)获评省优质旅游产品优秀案例。颜神古镇低效用地同时评为市第三批“有解思维”工作案例。“学习强国”助力“好品山东·齐品淄博”推广活动,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会场活动暨山东非遗购物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推进会等省级现场会在颜神古镇举办。

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打造“家富网格工作室”。工作室以“创新网格品牌、塑造网格团队、调处网格纠纷、服务网格群众”为目标,聚力做好、做实、做精、做细网格化管理,深耕网格“责任田”,服务群众“零距离”。发扬优秀网格员尽职尽责、心系于民的奉献精神,激发网格工作者爱岗敬业、提升技能、创新服务活力。发挥头雁效应,坚持示范引领,抓实网格员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一口清技能测试”“大比武、大练兵”“情景模拟”等网格员“差异化”和“订单式”培训,全面提升网格员实战能力。关注民生真切回应群众诉求。坚持精准精细,制定“需求、资源、服务”三项清单,始终带着真诚、热情、耐心争当群众的“贴心人”,从最细小、最需要的问题着手,着力解决居民反映的闹心事、烦心事;积极牵线搭桥联络爱心渠道,申请和代办各类帮扶计划等项目,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身边。2022年9月7日,“家富工作室”代表全市迎接中央政法委对淄博市开展《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贯彻落实情况专项督导,得到中央政法委领导的肯定。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