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 |||
| |||
博山区教体局始终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的有关文件要求,围绕博山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坚持“师德为先,面向全员、层级培养、突出特色、优化资源”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一、师德为先 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有机结合,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模范遵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注重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结合、严管与厚爱并重,不断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推进师德建设与教师的职业活动深度融合,规范教师履职履责行为,践行职业道德,探索师德建设的实践路径,确保师德建设取得实效。 二、面向全员 实施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坚持按岗位、分学科、分学段组织教师学习,促进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实施能力提升。2022年暑期组织全区2800余名教师新课标全员研修,提升全区教师对义务教育新课标的理解能力和落实新课标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将以新理念引领新课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切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化评价改革,关注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倡导参与、探究和动手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 推进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行动。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通过“骨干培训、校本研修、教师选学、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信息技术应用实践成果运用到日常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促进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 三、层级发展 对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培训。启动“三名”工程,深入推进名师带动战略,通过组织开展深度学习、课题引领、示范提升等形式,帮助名优教师进一步凝练教育思想、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组织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实施以新老教师“师徒结对”为主要内容的“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高。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促进成长行动。制定了新教师的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组织新入职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岗前专题培训和专业技能考核。为每位入职不满3年的教师配备教学和班级管理双导师。开展面向教龄一年以内新教师的“专业适应”行动、面向教龄2-6年教师的“专业胜任”行动和面向教龄6年以上青年教师的“专业成熟”行动,全面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四、突出特色 1.加强学校管理干部培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开展以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学校管理、教育创新意识为重点的普及性、通识性培训,提升校长队伍整体水平,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通过举办校长沙龙、专家报告会和读书会等形式,内容涉及到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教师的培养和评价、教学评价、课程标准的解读、教育信息化、全环境育人等;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校管理干部了解了国家相关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发展趋势,提升学校管理干部的教育治理能力。 2.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质。我区有2个市级“乡村名师工作室”和11个“乡村名师工作室”,形成集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的乡村研修共同体。突出问题导向,为乡村学校提供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指导与服务,提升乡村教师课程实施水平。 3.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遵循班主任成长规律,以五大德育内容和六大育人途径为突破口,以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为目的,抓实班主任队伍培训。依托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骨干和全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 近年来,全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为建设博山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了一支高层次教师专业发展团队,造就一批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群体。我区有6名教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4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2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2人被评为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有5人被评为齐鲁名师名校长,1名教师被评为淄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淄博市名师攀登计划人选,10名教师被评为淄博名师,3名校长被评为淄博名校长,15人入选淄博市“三名”建设工程人选。2020年启动博山区“三名”工程,选拔培养60名“三名”建设工程人选,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高,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为博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