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365:聚力提升群众满意度】石马镇:聚力办好民生实事 打造美丽宜居石马 | |||
| |||
今年以来,石马镇全面贯彻落实博山区民生工作精神,大力提升辖区群众在“看病就医、居住环境、社会治安、文化生活、义务教育”五个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 文化生活 (一)制定文旅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业务指导。为充分调动基层文旅工作积极性,活跃基层文化氛围,促进镇文旅办服务效能发挥,提升石马镇群众精神文化水平,制定施方案并下发各村施行和考核。方案具体涵盖村级文化骨干团队建设、文化活动开展与统计、文化大院建设、文化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等,并施行月度考核、季度评选、年度奖励的管理办法。各季度均召集各村文旅工作专职人员就镇村两级文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各村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题进行汇总,对下一步工作部署进行了研究和确定。镇文旅中心多次对各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同时积极邀请上级部门领导来我镇进行指导,进一步促进和提升了镇村两级工作开展的质量。 (二)扩充和完善人才队伍,健全软硬件设施。今年,镇文旅办按照省、市、区工作部署要求,着力做好了镇、村两级文化中心和文化大院的建设工作。同时,积极挖掘和招募文艺骨干成员,扩充和完善演出团队,完善好村级文化大院硬件设施,各村均配有农家书屋、棋牌室、书画室、各类演奏乐器、活动室、供电子阅览使用的电脑。镇村两级各功能室上墙上门制度牌齐全。 (三)创新文化活动演出方式。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节目,通过举办一些赛事来充实群众的日常文化活动。对文化活动进行广泛宣传,扩大群众对举办的文化活动的知晓度与参与度。 (四)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的效能,农村农家书屋切实发挥其应有的效能,2月份各村新配价值2000元种植养殖类、学生辅导教材类、医疗类等书籍,图书新颖、紧跟时代潮流并符合群众的日常需求。 (五)加强人员培训教育。文旅中心积极邀请并组织人员制定进景区、进村巡回演出时刻表,组建“锦绣五阳”广场舞队、太极表演队,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请名师指导并按时组织训练,通过培训,既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明确了工作标准,掌握了工作方法,又提高了人员专业化程度,丰富了我镇的文化队伍,满足了广大群众对于娱乐健身活动的需求。
“筑梦新时代、美丽新石马”元旦联谊会
石马镇举办“我们的节日——春节”手书春联进万家活动
4月份,区专业太极拳老师来石马镇授课
“博山之夏”全民才艺大赛石马镇预赛
二 、社会治安 (一)进一步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系。紧扣农村党组织建设这一核心,积极探索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动“八小工程”建设。根据各村实际,在融入本村特色的情况下,把自治、法治、德治转化成群众语言,在党建引领之下相互融合,实现了基层治理的联抓联动、共治共享。目前已在桥东村完整配套展牌设计,响泉村已完成配套展牌构架。
镇综治中心到桥东村统筹安排“八小工程”建设工作
(二)大力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紧紧围绕上级部门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要求,采取多角度的工作措施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把排查线索、摸清底数作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基础。同时镇综治中心联合石马派出所开展扫黑除恶“双清”工作,加大对辖区内重点领域、行业的监管力度。2020年上半年我镇共悬挂宣传横幅标语28条,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计1.4万余份。
(三)积极开展反邪教防范工作。石马镇依托五阳湖景区,重点打造了反邪教主题游园,更新更换32块反邪教漫画展板和16条反邪教警示标语,通过宣传长廊、悬挂横幅、绘制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展现“邪教”危害,浓厚反邪教宣传氛围。同时,组织村民组建了2支反邪教宣讲队伍,通过小品、三句半等活动演出,进一步提高党员群众对邪教危害的知晓率,强化识邪、辨邪、辟邪的能力。
更新更换反邪教标语展板
(四)扎实推进2020“天目”铲毒战役。为从源头上遏制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违法犯罪行为,在全镇14个村开展拉网式排查,村两委、基础网格员深入辖区内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村民菜地等区域,坚决做到“五个不放过”。在排查的同时,及时向群众讲解禁种铲毒知识,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成为禁种铲毒工作的参与者、宣传者和监督者,累计悬挂禁毒宣传标语14条,发放禁毒宣传小知识、明白纸5000余份,为巩固辖区禁毒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为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确保各村重点区域、主要路口实现全覆盖,提高辖区社会防控能力,2020年上半年在镇域重点部位新增5个监控探头,在响泉村、东石村重要路口、重点场所新增32个监控探头,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强烈的威慑作用,切实提高了辖区社会防控能力,提升了群众安全感。
(六)建立调解与信访联动机制。镇综治中心与司法所联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的矛盾纠纷隐患共同分析研判,资源共享。坚持党政成员公开接待群众制度,对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记录,能够当场答复应当场答复,对当场不能答复的要做好政策解释,对生活困难的做好帮扶救助,确保初信初访事项都能及时妥善化解。 (一)协助办理“战疫情、保通行”车辆通行证32例,保障疫情期间果蔬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医疗物资用品和应急生产物资用品正常流通。 (二)实施国防战备路拓宽项目,从五阳湖至盆泉村一号桥段由原有6米拓宽至8米,全场4.3公里,改善居民生产生活出行条件。
(三)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为全镇22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为60余户贫困户住房零星修缮,保障贫困人口住房安全,助力脱贫攻坚决胜。
(四)根据全镇“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化管理大提升”要求,实施全镇主要道路两侧土质平交道口硬化共计3000余平米,改善路域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做好建档立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通过对建档立卡贫困生的家访,确保同步训练退回政策家家知晓,并核实生活补助金是否发放到位。提高了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精心组织了家访活动,在疫情期间,加强了疫情期间家校联系,有效缓解家长和学生的焦虑情绪。学校组织实施网络在线学习,通过钉钉直播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健康教育,疏导肺炎疫情带来的负面情绪。通过优化在线主题班会内容,稳定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疫情结束后,以班级为单位召开网络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全校教育工作总体情况,介绍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情况,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交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并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建议。 (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环境。召集家长委员会成员,召开了家长委员会会议,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辐射、联络、协调作用,以年级为单位开办 “亲子同堂,家校共育”活动。向学生家长讲授家庭教育理念、方法,让家长懂教育、会教育,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 (六)对学校安全进行大排查,配齐配足学校防火、防雷等设施。加强校舍、操场等场所安全排查,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3、医联体、医共体建设资源优势凸显。落实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政策,开通心电、影像远程会诊系统,邀请淄博市第一医院、源泉中心卫生院专家定期坐诊、查房、质控,充分发挥派驻第一村医及上级医院帮扶专家的专业优势,借助医联体、医共体内资源共享优势,让患者得到经济实惠的诊疗救治,解决群众到大医院就医不便的难题,累计受益群众600人次。
4、“第一村医”助力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支持配合完成“第一村医”派驻工作。现在岗派驻“第一村医”2人,服务覆盖辖区4个村居,覆盖居民10000余人。邀请第一村医参与健康扶贫、老年人查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参与医院业务查房、门诊坐诊、业务专题讲座,充分借助第一村医资源优势,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5、扎实推进健康脱贫攻坚。一是全面实施健康扶贫惠民政策,一个不落。严格执行“八个一”、“两免两减半”“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优惠政策, 2020年1-6月,医院共实行先诊疗后付费228人次,覆盖率100%,垫付住院资金728802.09元;“两免两减半”减免2016人次,减免金额5538.10元;“一站式结算”减免253人次,减免金额17306.42元。开通双向转诊、特殊家庭就诊绿色通道,精准识别就诊患者身份信息,确保贫困人口患者切实享受到健康扶贫各项惠民政策。二是全院动员入户走访主动服务,一刻不停。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依托,开展一月一走访活动,下村入户为群众提供免费查体、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政策宣教,重点走访贫困患者家庭,为患病群众制定相对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案,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三是全程无缝隙式多样化宣传健康扶贫政策,一条不少。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把健康扶贫政策内容印制在手提袋、日历、控油壶、水杯等贴近百姓生活的物品上,免费发放给广大群众,在带给群众方便的同时,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四是全方位精准实施个性化健康服务。分类实施个性化服务,对出门就医不便的群众,开展志愿者对口帮扶活动,定期入户给予查体、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并免费提供部分常用药品。邀请淄博市第一医院专家长期坐诊,解决群众往返大医院就医费用高、路程远的难题。依托第一村医,借助第一村医技术优势,开设第一村一诊室,让更多的贫困患者享受到第一村医带来的资源优势。门诊指定专人负责贫困群众慢病患者办理慢病病症初审,为群众享受惠民政策提供便利。领导班子成员结对帮扶贫困群众13户,为贫困户讲解政策、发放慰问物资,协助解决看病就医、慢病办理、危房改造、就业等事宜,累计开展走访100余次。同时,强化健康扶贫惠民政策宣传,全面提升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
6、扎实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免费向群众提供12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农村孕产妇孕前、孕早期免费补服叶酸、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累计为全镇居民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人 21147份,建档率77.2%;202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查体3060人,为广大老年人健康提供保障。
7、卫生室建设标准化建设实现新突破。辖区内13所卫生室在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功能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均实现标准化。增设上焦村医疗服务点一处,指派医院骨干力量担任“第一健康员”,有效提升卫生室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群众就医就诊提供保障。
8、聚力打造中医药健康小镇建设。推广全民艾灸、拔罐、刮痧等适宜技术,开展中医大讲堂,中医药健康知识进学校、进村居、进机关、进企业、进田间地头,积极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倡导中医治未病理念,提升群众中医药保健技能,打造中医文化品牌。
(三)改善就医环境,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1、开展无烟医院、卫生单位创建活动,巩固国家级卫生镇创建成果。积极开展“防疫情、保健康”环境卫生大扫除“专项行动”,坚持“全覆盖、无死角”,组织全院各科室开展卫生大扫除,彻底消灭“病毒”、“细菌”滋生源头。阻断细菌病毒传播途径,营造干净、整洁、安全的就医环境。
2、优化门诊、住院服务环境。合理布局各专业诊室和检查、检验科室,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做到有序、连贯、便捷。各类引导指示标识设置清晰醒目,在门诊大厅、候诊区域等醒目位置设置科室分布图,完善就诊流程引导系统。收费、药房等服务窗口标识,做到醒目、简洁、全面、美观。门诊设置导医台,充实各项便民服务措施,简化患者就医和办事流程。开展出院患者随访,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意见及时改进服务。
3、开展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专项行动。优化工作流程,改善就医环境,落实各项便民服务措施。推行“一次办好”服务,坚持开展“门诊、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出院病人电话回访”,指导患者后期康复治疗,征求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服务的意见、建议,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