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图片新闻

凤凰于飞,和谐盛世

发布日期:2019-08-20 16:25:56浏览次数:字体:[ ]

离2019中国博山琉璃文化艺术节举办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目前各陶琉企业、陶琉艺术大师都铆足了劲,争分夺秒创作将在艺术节上亮相的新作品。近日,记者来到中国琉璃艺术大师、首届“轻工大国工匠”孙凤军的工作室,提前近距离欣赏了他的最新艺术作品。
  “这件作品名叫《凤凰于飞,和谐盛世》,是我和儿子合作,耗时百余天,为琉璃艺术节特意准备的一件新作品。”孙凤军说。记者看到,整件作品以一对孔雀和绿叶衬托中的二十余朵牡丹、白玉兰构成,选用博山传统琉璃料色几十种,使牡丹花的形态更加自然,色彩更加柔和,过渡更加逼真,达到了博山琉璃花卉制作的新境界。在孔雀翎毛的色彩应用上,采用博山琉璃中的珍稀色料黄金星、兰金星和绿金星等,华丽地再现了孔雀的奇异幻彩、富丽堂皇,美不胜收。
  此外,这件作品还意蕴深厚,在中华传统文化概念中,孔雀历来是神话凤凰的现实版本。凤凰于飞,出自《诗经》,原意为凤与凰在空中相偕而飞 、翔集自若。在民间话语中,凤凰也是夫妻的象征,夫妻是家庭的基本元素,家庭和谐则社区和谐,社区和谐则社会安定,社会安定则国家安宁,国家安宁则世界和平,世界和平则人类大同。这便构成了《凤凰于飞,和谐盛世》的意义和内涵——祈愿我们的祖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走向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孙凤军向记者介绍道,这件作品凝结了自己近四十年来从事灯工创作的艺术心得,并且突破了灯工工艺的局限,引入自己更为娴熟的炉工制作经验,珠联璧合,相映成辉。“琉璃灯工,看似操作简单,其实极其复杂。”孙凤军说,为了达到灯工作品与实物色泽一致,需要经过数万次的反复调色实验。“另外,喷火嘴的温度达 400到800 度,灯工艺人不仅要熟练掌握加热塑形技巧,而且需要具备极强的耐心和毅力。”琉璃灯工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而经久不衰。“所谓‘灯工’,就是利用玻璃棒或者玻璃管在高温焰火下加热熔融,经过不同程度的软化后,利用拉、剪、钳、绕、粘、弯、吹等手法快速塑形,在瞬间产生无限的创作可能。”在孙凤军看来,正是这项浴火而成的古老艺术,赋予了琉璃姿态万千、流光溢彩的特性。
  “这件《凤凰于飞,和谐盛世》作品,不论是整枝的孔雀羽毛,还是小件的根须花瓣叶都是通过灯工技术,一点一点连接到一起的,其难度可想而知,整个制作方案,我和儿子就大改了三次,因此,只有充分掌握了玻璃的料性和火候,才能做到稳、准、快,才能游刃有余,这也是许多灯工艺人穷尽一生所追求的境界。”孙凤军说。
  “人才的‘青黄不接’和产品的缺少创新,是琉璃灯工技艺目前最大的危机。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不要让这门绝技成为‘绝响’。只要破题,琉璃艺术就一定会迸发出新的活力。”这是孙凤军的隐忧,也是他的期冀。“琉璃艺术节的举办,将会给世界各地的专家工匠提供一个相互较艺、比拼技术的平台,有碰撞就有‘火花’,这些‘火花’正是推进琉璃艺术创新突破的‘星星之火’。”
 


孙凤军在完善琉璃艺术新作品《凤凰于飞,和谐盛世》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